這種宗教活動,隨著佛教的傳播,從寺廟傳播到世俗民眾,結合傳統的“拉日節”,成為中國的壹個節日。
在漢朝,十二月是“臘月”,立冬後的第三天至日是“第十二天”。這壹天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好運。後來,由於佛教的繁榮,人們逐漸將拉日與巴拉合並,成為壹個所有人都慶祝的節日。
釋迦牟尼成佛之前,已經苦行多年,但壹直沒有覺悟。於是,他跳進了尼仁禪河,沖走了積攢了六年的汙垢。由於身體瘦弱,他洗漱後無法上岸。路人用樹枝把他拉上岸。落地後,佛陀掙紮著爬到壹棵菩提樹下,最後暈倒。
這時,壹個牧羊女路過,給了他乳糜吃。佛陀吃了牛郎姑娘獻上的“乳糜”後,恢復了體力,在菩提樹下坐了下來,端正了心神,打坐發誓:“今日若不證得天上大菩提,情願斷了此身,終是坐不起此座。”終於在2月8日,也就是中國夏歷的12月8日,他成佛了。
佛教傳入中國後,各地興建寺廟,煮粥拜佛的活動開始流行,尤其是臘月初八,釋迦牟尼祭祀修佛時,各寺院都舉行誦經,並模仿佛教成佛前壹牧民獻乳糜的故事,用香榧和水果為佛熬制粥。這就是臘八粥的由來。《百丈清規》說:“臘月初八,我師大和尚尼古美出家,引壹僧,奇恥大辱,備香燈籠、蠟燭、茶果,以申供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