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的起源是根據東漢的傳說。相傳每年九月九日都有妖魔出來害人,於是壹個年輕人用菊花酒和山茱萸的味道嚇跑了妖魔。青年也爬到高處躲避魔鬼的追擊,保護家庭的安寧。所以重陽節登高,喝菊花酒,戴山茱萸壹直流傳下來。
重陽節需要喝菊花酒,因為古人認為喝菊花酒可以延年益壽。登高、佩戴山茱萸、菊花也是為了祛病消災,體現了人們對重陽節的美好期盼。除了這些習俗,在重陽節還可以吃重陽糕、賞菊花,甚至在壹些地區還會舉行祭祖等活動。
重陽節有哪些習俗?
古代重陽有登高的民俗,所以重陽節也叫“登高節”。相傳這壹習俗始於東漢。唐代文人寫的登高詩很多,大多是寫重陽節的習俗。杜甫七律《登高》是壹篇關於崇陽爬山的名篇。爬山沒有統壹的規則,壹般都是爬山,爬塔。還有吃“重陽糕”的習俗。
第二,吃重陽糕
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花糕、五色糕,是隨機制作的。九月九日拂曉,九月做蛋糕是古人的本意,孩子頭上頂壹塊蛋糕,嘴裏說壹句話,祝孩子萬事如意。精致的重陽糕要做成九層,像寶塔壹樣,上面放兩只小羊,符合重陽(羊)的意思。有些人甚至在重陽糕上貼上紅色的紙旗,點上蠟燭。這大概是指“點燈”和“吃餅”而不是“爬”,用小紅紙旗而不是山茱萸。現在重陽糕仍然沒有固定的品種,重陽節各地吃的軟糕叫重陽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