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在每年公歷9月23日左右,是農業秋收、秋耕、秋種的“三秋”忙季。秋分這壹天,太陽的經度是180度,晝夜平分。日照變化,陽光直射赤道。從此陽光直射的位置從赤道轉移到南半球,北半球開始白晝變短,黑夜變長。
秋分意味著正式進入秋天。我國大部分地區天氣將逐漸轉涼,夜間溫差逐漸拉大。農業上要防初霜、寒露風、防洪。
在秋分那天,妳應該早睡早起。要刻意防止“寒”入體。飲食上註意預防秋燥。飲食上要註意多吃些溫潤的食物。
秋分習俗:
1,中秋節
據歷史記載,早在周朝,古代皇帝就有在春分祭祀太陽,在夏季至日祭祀大地,在秋分祭祀月亮,在冬季至日祭祀蒼天的習俗。其禮拜場所稱為日壇、地壇、月壇、天壇。北京的月壇是明清兩代皇帝祭月的地方。《禮記》載:“天子在春而陽,秋在夕。朝者,月之夕也。”月亮的黃昏意味著在晚上向月亮獻祭。
2.立雞蛋
秋分時節,全球數千萬人都在做壹個“直立雞蛋”實驗:選擇壹個剛剛出生四五天的光滑對稱的新鮮雞蛋,小心翼翼地把它豎起來放在桌子上。漸漸地,秋分成了豎蛋遊戲的最佳時間,所以有“秋分到了,蛋才好看”的說法。
3.吃秋菜
“秋菜”是壹種野生莧菜,村民稱之為“秋蒿”。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摘秋菜了。采摘下來的秋菜,壹般都是家裏用魚片“熬湯”,稱為“秋湯”。有句順口溜:“秋湯臟,洗肝腸。”全家老少平安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