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孕婦食譜 - 古代稱3歲以下小孩子什麽?

古代稱3歲以下小孩子什麽?

1,0歲

度:小兒初生之時。

孩提:指初知發笑尚在繈褓中的幼兒。

赤子、繈褓:未滿周歲的嬰兒。

湯餅之期:指嬰兒出生三日。舊俗小兒出生三日,設筵招待親友謂之“湯餅筵”,也作“湯餅宴”、“湯餅會”。

2,1歲

牙牙:象聲詞,嬰兒學語的聲音。如牙牙學語,因亦指小孩過程子開始學話。

3,2歲

孩提:指初知發笑尚在繈褓中的幼兒。也有寫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韓愈詩中就有“兩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句。孩提:指2——3歲的兒童。

擴展資料:

古代兒童的童年稱呼總角,垂髫。

嬰兒生下三個月後,要選擇黃道吉日,剪壹次頭發,只保留兩小撮。這兩小撮頭發,男孩留在左右兩邊,有如牛頭;女孩則壹前壹後,有如馬首,叫“羈”。也有按男左女右的方位只留壹小撮的。 剪去的頭發長出以後,便不再剪,而是向兩邊分梳,長齊眉毛,叫做“兩髦”。

所以兒童又叫“童髦”。或者把“兩髦”總束起來,紮在頭上,壹邊壹束。男孩狀如獸角,叫做“總角”;女孩狀如樹椏,叫做“丫頭”。所以孩童時代又叫“總角之時”,年幼或地位低的女孩又叫“丫頭”、“女娃”。

男孩長到二十歲,女孩長到十五歲,就要舉行“冠禮”和“笄禮”。冠笄之前,要先用“筮法”來決定日期和加冠加笄的來賓,叫“筮日”和“筮賓”。屆時,來賓就在壹定的禮儀程序中把規定的服飾授予該青年,並為他們取壹個“字”。

賓取之字與父取之名,壹般都有壹定的聯系。有了字,也就有了尊稱。

百度百科—年齡稱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