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面色蒼白或萎黃,口唇、眼結膜及指甲床色淡,頭發幹枯,精神萎靡,容易疲倦。
2、肝脾腫大,心律加快,心臟擴大,嚴重時可出現心力衰竭。
3、消化功能減退,食欲不振,吸收較差,常腹瀉。
4、註意力不集中,稍壹活動會出現氣喘乏力現象。
5、貧血後期可出現頭面部、下肢浮腫。
2 營養不良
營養不良性貧血主要指體內嚴重缺鐵,其次是缺少維生素而引起的貧血。許多女性過分控制飲食,對肉類、雞蛋和牛奶不敢沾,甚至連植物油也吃得少,長期以青菜、蘿蔔之類素食為伍,從而導致貧血。病人除有頭暈、耳鳴、眼花、倦怠、頭發幹枯脫落等壹般貧血癥狀外,還可伴發食欲不振、腹瀉、口瘡、舌炎等。
3 缺鐵缺鐵性貧血是指體內貯存鐵不足,影響血紅蛋白合成所引起的壹種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是世界各地包括我國貧血中最常見的壹種。本病發病率甚高,幾乎遍及全球。鐵是造血的重要微量元素,膳食中缺鐵是貧血的主要原因。另外鉤蟲感染、胃腸吸收不良、胃和十二指腸潰瘍病出血、痔瘡出血以及婦女月經過多、青春期功能性子宮出血等均可造成缺鐵性貧血。
4 失血失血是貧血最常見的原因,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慢性失血常引起缺鐵性貧血。由於外傷或疾病過程造成血管破裂或止血機制缺陷,在短時間內大量失血而引起的貧血稱為急性失血性貧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