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來討論壹下,十三歲是豆蔻,二十歲是弱冠。五十歲叫哪壹年?
五十歲是了解生活的壹年。具體說壹下吧。
13歲——豆蔻之年,16——20歲——弱冠之年,30歲——屹立之年,40歲——不惑之年,50歲——知命之年,60歲——花甲之年,70歲——古曦之年,80歲——杖朝之年,90。
為什麽古詩中經常用“豆蔻”比喻女孩子?
豆蔻,壹種植物,有三種:砂仁、陽春砂、肉豆蔻。壹般用來叫豆蔻。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外形似香蕉,葉厚,果實似葡萄,籽黃石榴,可入藥。此外,小豆蔻作為小豆蔻種子的俗稱,可用作調味品、香料、芳香刺激劑、驅風劑等。
豆蔻有辛辣的香氣,可以入藥。
豆蔻大約有十英尺高。它在初夏開花,在秋天形成果實和種子。豆花未盛開時,十分飽滿,故俗稱“帶胎花”,故成為少女的象征。
豆蔻壹詞是唐代杜牧寫的兩句送別詩之壹:“豆蔻十三余,豆蔻二月初終。春風十裏揚州路,不如卷起珠簾。”也就是說,婀娜多姿是十三歲,就像二月初枝頭含苞待放的豆蔻花。看到揚州城十裏長街所有的年輕美女,沒有壹個能比得上卷起珠簾,故作嬌艷的美女。
“豆蔻”出自唐代杜牧的詩《送別》。杜牧年輕時曾隨宰相牛僧孺在揚州工作,後留趙長安在揚州。臨走時寫了兩首四行詩給壹個女人,其中壹首有“花美十三余,豆蔻二月第壹”的句子。豆蔻,壹種植物,晚春開花,顏色微紅,顏色極其鮮艷。二月初,豆蔻花開,於是詩人用“豆蔻二月初終”這句話來形容壹個“十三歲以上”的姑娘,說她年輕,風姿綽約。此後,人們常用“豆蔻”壹詞來指代十三四歲尚未成年的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