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孕婦食譜 - 血吸蟲性肝病的診斷

血吸蟲性肝病的診斷

1,病史,疫區,疫水接觸史。

2.病原學診斷采用糞便沈澱孵育法、血清卵沈澱試驗和免疫酶標記法測定特異性IgM、IgG和IgE。過去,皮內試驗用於篩查。

3.免疫學檢查用於評估患者的體液和細胞免疫功能。

4.超聲慢性血吸蟲病有其特征性的超聲表現,呈纖維網狀影像,矩形線狀纖維結構,在其他肝臟疾病中少見。

5.乙狀結腸鏡檢和直腸活檢顯示黃色結節的特征性改變,急性期陽性率為50%-75%。此外,還有不同程度的粘膜水腫和充血。慢性期有斑片狀充血、蒼白淺表潰瘍,有時天空紋凹陷處有多發性息肉、葡萄狀肉芽腫。

血吸蟲性肝病的CT表現

6.肝活檢可見嗜酸性膿腫、假結節和匯管區纖維增生,有時可見蟲卵。

7.肝血流圖反映門脈高壓,與肝炎肝硬化不同的是高:舒張波比例高。主要波形為低平波,分別占55%和45%。後者可為門靜脈分支閉塞和動靜脈短路,肝臟供血減少為低波。術後低平波轉為高舒張波和正常波,高舒張波也轉為正常波。肝血流圖除舒張波幅外,其他指標也有明顯變化。如果平均振幅增加,舒張指數降低,說明脾切除後肝臟血液循環改善。

8、CT慢性和晚期血吸蟲病可有肝內鈣化,尤其是右肝;樹葉,有地圖似的或線性的變化。晚期還可見肝萎縮、肝裂增寬、肝緣凹凸不平、結節狀突起、左右肝葉失衡、肝脾密度改變、脾腫大腹水等。但最顯著的特點是肝實質內有不同數量的線狀高密度影,有的呈弧形,有的密集連接成網格狀或環狀,這與主幹肝硬化的病理特點及沿門靜脈分支增生的纖維呈樹枝狀分布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