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孕婦食譜 - 如何區別野生和養殖的黃花魚?

如何區別野生和養殖的黃花魚?

大黃魚、小黃魚和梅童可以說是餐桌上“石首魚”的三寶了,其中只有大黃魚有人工養殖,小黃魚和梅童基本依賴野捕,於是市面上便會同時出現野生和養殖的大黃魚。由於大黃魚自然資源嚴重枯竭,每年野生大黃魚的產量極其少,物以稀為貴,壹條三四斤的野生大黃魚動輒賣到萬元以上都是很常見的,而人工養殖大黃魚技術成熟產量高,價格常年十來塊壹斤,野生大黃魚和養殖大黃魚市場價格可謂天差地別。

對於普通食客就會面臨怎麽區分野生和養殖大黃魚的問題,其實吧,野生大黃魚很少,餐桌上基本都是養殖大黃魚,如果非要說如何區別,其實並不難,野生大黃魚和養殖大黃魚在體型上區別還是比較明顯的:

1.野生大黃魚的尾柄相對細長,養殖大黃魚的尾柄相對短粗;

2.野生大黃魚總體體型瘦長側扁,養殖大黃魚總體體型胖圓肥厚。

(野生大黃魚)

這兩點基本就能區分出野生和養殖了,體色判斷比較復雜也不是很必要。這兩點的區別其實很好理解,野生大黃魚生活水域廣闊,捕食、避敵遊動較多,因此身形相對修長;而養殖的大黃魚整天飼料飽腹,養殖網箱空間有限,遊動強度弱,自然長成“肥宅”模樣,有些養殖大黃魚膀大腰圓肚子鼓,壹眼就能看出來。(少數會拿大個頭小黃魚冒充)

(養殖大黃魚)

野生大黃魚和養殖大黃魚口感還是有區別的,前者生長周期長,運動多肉質緊致,體內氨基酸積累豐富,口感較為醇厚;後者生長周期短,肉質較?,但是風味明顯會淡壹些。大抵符合野捕和養殖貨的總體區別。今年來由於增殖放流,野生大黃魚產量相對提高,價格也趨於理性。不過,野捕大黃魚依然對野生種群有不小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