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幸的是,所謂的鄭成功下屬發明博狀元餅的故事只是壹個美麗的傳說。不知道這個傳說的原始依據是什麽?據我所知,博餅遊戲應該是由明清時期全國大部分地區玩“狀元籌碼”或“狀元彩票”的帝王習俗演變而來。
“狀元籌碼”(又稱“狀元籌碼”)是明清時期流行於士人之間的遊戲產品。它通常由骨頭或象牙制成,完整的冠軍芯片由63個不同長度的芯片(或標簽)組成。每個籌碼上刻著從狀元到秀才不同的姓氏和筆記(筆記類似於我們今天打牌時的分數或點數)。註數由姓氏決定,狀元1為32註,第二狀元1為16註,花探1為16註,慧葵4為各。
這是最常見的籌碼數,也有少數罕見的冠軍,都是67。除了上述籌碼,還有1的川元、匯源、傑元,冠軍64註,總384註。
遊戲規則和廈門中秋博餅基本相同。我在北京買的阿清王朝象牙狀元,上面刻著這樣的話:“狀元:四紅合,五子壹色,集齊所有顏色”,“三對狀元必紅,秀才必黑,秀才必紅”。因為這種遊戲是擲出六個骰子,以四個紅點獲勝,所以又叫“擲狀元”、“擲元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