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保雞丁的創始人是丁宮保。“宮保”不是壹個名字,而是丁寶楨死後皇帝給的壹個正式名稱。丁寶楨(1820 ~ 1886),貴州平遠府(今織金縣)牛場鎮人,清代鹹豐年間進士。歷任越州、長沙知府,後升任山東巡撫、四川巡撫。他執政20多年,政績斐然,名垂青史。成為清末貴州又壹名臣。
最被國人稱道的是他在同治八年(1869)任山東巡撫時,殺死了慈禧太後寵信的大太監安德海,表現出極大的智慧和勇氣,天下百姓無不歡欣鼓舞。這件事還被後人編成劇本《丁文成滅奸》,受到了人們的稱贊。丁寶楨死後,謚號“至誠”,後被當朝皇帝冊封為太保親王。太保太子的稱號被人們稱為“包公”。
宮保雞丁的美食趣聞。
宮保雞丁是清代山東巡撫兼四川巡撫丁寶楨所創。他很會做菜,喜歡吃雞肉和花生,特別喜歡吃辣。他在山東做官的時候,命令他的廚師把魯菜“醬爆雞丁”改成麻辣炒菜。後來任四川巡撫時,將這道菜推廣開來,創造了壹道炒雞、紅椒、花生的美味。
這道美味的菜肴原本是丁的私房菜,但後來以宮保雞丁而聞名。所謂“包公”實際上是丁寶楨的榮譽稱號。丁寶楨統治蜀國十年,取得了許多成就。他死於光緒十壹年。清廷為表彰他的功績,追授“太保親王”。
“太保太子”是“宮中珍品”之壹,所以為了紀念丁寶楨,他發明了這道菜,取名“宮保雞丁”。因為這道菜流傳如此之廣,所以各地都有很多不同的做法,甚至還有把雞丁變成肉丁的“宮保肉丁”。宮保雞丁傳到西方後,西方人也根據自己的口味做了壹些改良,使之成為符合西方口味的“西式宮保雞丁”。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宮保雞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