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秋燥五種癥狀 中醫教妳如何養生(2)
除了外在保濕外,內在的保養也很重要。 中醫師最常使用的方法,就是透過正確飲食來滋潤五臟六腑。 秋天該吃什麽?中醫的答案是:平潤的食物最好。 例如梨(生吃或蒸熟再吃均可)、百合、玉竹、沙參、石斛、荸薺、枸杞等,可以潤心肺、養胃陰。而帶有膠質或是質地黏稠的食物也有“潤”的效用,例如銀耳、海帶、山藥、蓮藕、秋葵、菇類、海參、海蜇皮等。 老中醫說吃豬腳養生,就是因為豬皮富含膠質可潤燥,但若是平常較少運動的人,怕吃豬腳太油,可以改攝取植物膠質。另外,含有油脂的堅果類,例如芝麻、杏仁、煮熟的花生等,也可以達到滋潤、潤腸消便秘的功效。至於炸烤、辛辣等燥熱的食物則應盡量避免,以免耗傷津液、加重秋燥癥狀。 多喝水去秋燥晨起吃粥健脾胃 想去秋燥必須養陰,而養陰的重點在於留住水分。除了多吃平潤的食物外,水分的攝取也不可少。建議早上起床後喝壹杯溫水,可以讓整個消化系統蘇醒過來,腸子開始蠕動,就會想上廁所,當然也就不會便秘了;但是千萬不要喝冷水,因為人的脾胃喜溫忌寒,低於室溫的水多喝反而有害健康。多喝水很重要,喝水的方法也要註意。喝水時最好壹小口壹小口地喝、少量多次,不要壹次灌太大口,否則身體無法有效吸收、分布。喝太大口的水,就像忽然間下起大雨壹樣,尤其是循環差、經絡容易阻滯的人,身體局部會鬧水災,也就是水腫。 另外,中醫還有壹個補水小秘方,那就是喝蜂蜜水。蜂蜜可以潤燥、清熱,有潤肺止咳、潤腸通便、滋潤肌膚的功效,與水調和喝下,既可補充水分,又可以防止因秋燥所引起的許多甘燥癥狀,還能抗衰老,是秋季養生的簡單良方。不過,由於蜂蜜內可能含有某些厭氧菌,嬰幼兒、腸胃道過於敏感,或是吃甜食容易泛胃酸的人應避免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