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這個節日有很多習俗,比如吃月餅,點燈籠,賞月。東坡曾寫道:“小餅如嚼月,酥中有餡。”可見自古以來,大家都很重視這個節日。
3.上幼兒園的時候,我也開始關註這些節日。中秋節的前壹天,老師讓每個人做壹個自己獨特的燈籠。我們各自拿起各種工具加工自己的燈籠,有兔子燈籠,小熊燈籠,小狗燈籠等各種可愛誘人的燈籠。
4.在制作過程中,老師還談到了中秋節的由來:“中秋節的歷史非常悠久,它和其他傳統節日壹樣,是逐漸形成的。古代皇帝有在春秋兩季祭祀太陽的儀式。早在《李周》壹書中,就有了“中秋節”壹詞。後來,壹些貴族和學者也紛紛效仿。詩人李白就是其中之壹。拜月的習俗會傳到明天,傳到月下。在許多中秋習俗中演奏的,是人們對生活的無限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那時候的我怎麽生活,怎麽理解?長大後看到這些文字很有趣。
中秋節的晚上,我和家人在壹起。在掛滿五顏六色燈籠的街道上,我們漫步在燈籠的世界裏,仔細觀看了栩栩如生的玉兔燈和栩栩如生的月亮燈。簡約古典的功能,各式各樣的燈籠,美得讓人眼花繚亂。那時候我還小,也不是很講究,只是把燈掛高了。燈光下,燈籠栩栩如生。再加上我們精心設置的燈謎,這些燈籠變得更加有趣了。遠遠望去,就像壹顆星星,若隱若現,光彩奪目。
6.徘徊了很久,我們才依依不舍地離開了這條燈火通明的街道。
7.長大了,想起這些往事就忍不住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