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人傑是武則天當政時的宰相。他的仁政受到世人的廣泛贊譽,但他治病救人的高超技藝卻鮮為人知。明代徐春福《古註鑒賞》中記載:“狄徐人傑是初唐傳奇人物,精通針灸,拯救世界。《唐書》、《唐姚輝》等新舊史籍,溢於言表。或許是迪徐人傑的政績太過顯著,從而掩蓋了其他功績,而筆記和速寫正好填補了史記在這方面的不足。”
《迪·徐人傑》壹書中多次提到,當他破獲壹個懸案時,他會用自己豐富的中醫知識來解決他遇到的難題。筆者不禁感嘆,這就是“仁”與“仁政”的傳承。古代的狄能活到70歲,得益於他深厚的中醫理論和養生技術。
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史上有影響的人物,被譽為晚清重臣中興。他有壹套很好的養生方法,值得我們學習。
曾國藩主張養生應以養心為基礎,認為“懲郁欲”是養生之道。所謂“懲怒”,就是遇事不要著急,不要生氣,而是心平氣和地對待。他在家訓中規定:“養生以少怒為基礎。”所謂“窒欲”,就是有效地抑制不良嗜好和私欲,不讓其萌芽,而是坦誠、曠達、坦然,使臟腑氣血和諧,充滿活力。曾國藩還以靜坐養心,即使戰事危急,事務繁忙,也每天堅持。在他的日記裏,他經常看到“坐壹會兒”這個詞。
曾國藩在飲食上也主張節制,在飲食上提倡“少食”、“素”、“淡”。在日常生活中,他主要是素食和蔬菜。"他經常吃老米粥來治療脾虛."“晚上吃飯不要肉,就燉壹兩種菜在肉湯裏。”他告誡子女“夜餐不葷,是素的,也適合養生,也提倡節儉。”他知道“脾胃是後天之本”,膏腴肥腴的魚肉厚味會損傷脾胃。“少吃”、“素食”、“清淡”足以滋養脾胃,脾胃得到滋養,自然健康長壽。
他還主張“多動”、“勞”和氣血和諧,認為人的活動是氣血和諧,經絡通暢,不動就是停滯。他每天堅持飯後走1000步,親自告誡兒女媳婦種菜、養豬、織布、做飯...
讀史不忘誌向,立誌不忘初心,為的是實現“不是好醫生也是好醫生”的最美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