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的夏天,最常喝的茶是香薷茶,是我媽特制的防暑茶。早上我媽舀出煮好飯的湯,把大鍋洗幹凈,倒兩大勺清泉水燒開,抓了壹撮幹香薷,扔到陶罐裏,倒進開水,涼了給我們壹人壹瓶,我們就去玩水壺了。大熱天,我們光著腳坐在屋後陰涼的臺階上過家家,喝著媽媽準備的香薷茶,從來不怕中暑。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壹書中強調,香薷要對癥治暑,陰邪抑陽,宜用香薷;但若因勞累內傷,元氣大減,則不宜用此藥。
在現代生活習慣中,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時珍對人們隨意飲用香薷的顧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消除。
首先,汗流浹背的體力勞動導致身體受到極大傷害的場景非常少;其次,大多數人在空調房裏瑟瑟發抖。如果不是特意去跑步,他們壹整個夏天都不會流汗。這樣大部分人容易陰盛夏熱,對香薷來說正好。
夏季是地球陽氣最盛的時候,也是人體滋養陽氣的最佳時期。宜運動、出汗、喝香薷茶。
精力
俗話說“冬吃蘿蔔夏吃姜,不需要醫生開藥方”,壹句話用了幾千年,餐桌上常見的蘿蔔和姜依然惠及全民,到了現代越來越有用。
前面有壹篇文章,說現代最偉大的發明是空調,因為它不僅給溫帶亞熱帶人的夏天降溫,也讓熱帶人不會因為天氣而停產,拯救了經濟和民生。
而且我想說,空調的發明其實是當代人亞健康的罪魁禍首。早上從空調房下樓,還沒等幾縷朝陽,就退到了空調車裏,下了空調車,走過陰森的地下停車場,坐了空調電梯,鉆進了空調辦公室,直到太陽下山,都是空調車和空調房...諸如此類。
當代人,人類歷史上最少曬太陽的人,幾乎是“曬死”,壹般不曬太陽,缺陽。也正因為如此,姜這種常見的藥膳才凸顯出它的意義和價值。
夏月是壹年中陽氣最盛的時候,而清晨是陽氣生長的時候。在夏季的清晨,用醋浸泡生姜最適合幫助陽氣生發和驅散內寒。
三豆湯
輕夏來臨,熱夏之火耗水,再加上陰雨天氣,濕熱並起,有發熱、炎癥等上火癥狀的人,在此期間容易引起憤怒。
所以,在這個炎熱的夏天,養生不僅要清火,還要補水,還要祛濕益氣。這是壹種看待矛盾的存在,是中醫所說的“辯證”。而古方——三豆湯,恰恰滿足了這樣的健康需求。
三豆湯是黑豆、綠豆、紅豆;
黑豆被稱為腎之谷,補腎健脾,滋養五臟。
綠豆,清熱解暑,益氣解毒。
紅豆,止瀉祛濕。
這三種湯拿壹把,喝湯吃豆,夏季養生效果好。如果有其他明顯癥狀,可以加入其他食材烹飪,比如火大可以清火的黃豆,出汗可以發汗的麥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