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江門市荷塘鎮歷史

江門市荷塘鎮歷史

1.江門市荷塘鎮簡介荷塘鎮位於江門市中山和佛山的交匯處,面積32平方公裏,轄13個村委會,常住人口43000余人,海外僑胞和港澳臺同胞近4萬人。它是壹個歷史悠久的僑鄉。2003年,全鎮生產總值871億元,社會生產總值33.07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3.86%和6.73%。民間資本投資6500萬元,實際利用外資1820萬美元,外貿出口13003萬美元;地方財政收入3034元。2004年1-10期間,工業產值318萬元,實際利用外資8215萬美元,壹般預算收入332205438+00萬元。

荷塘鎮地理位置得天獨厚,投資環境日臻完善,道路四通八達。鎮內已建成與江門市潮連街道辦事處、佛山市均安鎮、中山市古鎮鎮相連的4座跨江大橋,建成5條主幹道,使鎮內公路網與珠三角公路網相連。陸路到香港只需兩個小時,到澳門、廣州需要1多個小時。水路運輸可達香港、澳門、廣州、肇慶、梧州等地。(江門德仕針式打印機)

荷塘鎮電力、通訊、供水發展迅速。鎮上建有兩座二千伏變電站,並建有裝機容量為2.5萬千瓦的熱電廠,電力供應充足。固話用戶超過1.5萬戶,每百人擁有電話35部,率先成為江門首個電話標準鎮,寬帶上網,小靈通!移動電話和其他服務被廣泛使用。全鎮100%普及自來水,生產生活用水充足。

荷塘鎮是廣東省中心鎮,廣東省“鄉鎮企業百強”,工業基礎較好。有1000多家各種類型的工業企業,包括成型容器、紡織、漂染、服裝、雨傘和建築材料。以化工、不銹鋼制品、玻璃、汽車零部件為主體的工業體系,吸引了日本、韓國、泰國、荷蘭、印度尼西亞、新加坡及臺灣省、香港、澳門的客商投資興辦企業。

荷塘鎮積極為投資者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現已建成的工業園區(區)有南閣工業開發區、順城工業開發區、白藤工業園、韓企工業園等,正在開發中,將為客商提供充足的用地。入園(區)企業可享受省給予中心鎮的招商引資優惠政策。

2.江門市荷塘鎮簡介荷塘鎮位於江門市中山、佛山交界處,面積32平方公裏,轄13個村委會,常住人口43000余人,華僑、港澳臺同胞近4萬人。它是壹個歷史悠久的僑鄉。

2003年,全鎮生產總值871億元,社會生產總值33.07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3.86%和6.73%。民間資本投資6500萬元,實際利用外資1820萬美元,外貿出口13003萬美元;地方財政收入3034元。2004年1-10期間,工業產值318萬元,實際利用外資8215萬美元,壹般預算收入332205438+00萬元。

荷塘鎮地理位置得天獨厚,投資環境日臻完善,道路四通八達。鎮內已建成與江門市潮連街道辦事處、佛山市均安鎮、中山市古鎮鎮相連的4座跨江大橋,建成5條主幹道,使鎮內公路網與珠三角公路網相連。陸路到香港只需兩個小時,到澳門、廣州需要1多個小時。水路運輸可達香港、澳門、廣州、肇慶、梧州等地。

(江門德士針式打印機)荷塘鎮的電力、通訊、供水等事業發展迅速。鎮上建有兩座二千伏變電站,並建有裝機容量為2.5萬千瓦的熱電廠,電力供應充足。

固話用戶超過1.5萬戶,每百人擁有電話35部,率先成為江門首個電話標準鎮,寬帶上網,小靈通!移動電話和其他服務被廣泛使用。全鎮100%普及自來水,生產生活用水充足。

荷塘鎮是廣東省中心鎮,廣東省“鄉鎮企業百強”,工業基礎較好。有1000多家各種類型的工業企業,包括成型容器、紡織、漂染、服裝、雨傘和建築材料。以化工、不銹鋼制品、玻璃、汽車零部件為主體的工業體系,吸引了日本、韓國、泰國、荷蘭、印度尼西亞、新加坡及臺灣省、香港、澳門的客商投資興辦企業。

荷塘鎮積極為投資者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現已建成的工業園區(區)有南閣工業開發區、順城工業開發區、白藤工業園、韓企工業園等,正在開發中,將為客商提供充足的用地。入園(區)企業可享受省給予中心鎮的招商引資優惠政策。

3.江門有多大?江門市因地處西江及其支流蓬江的交匯處,與江南的煙墩山、江北的蓬萊山遙遙相對,故名“江門”。

江門建市前是新會縣。早在元末明初(公元1368-1388),這裏就形成了市集。

17世紀初,江門市場因商貿而興盛,逐漸成為珠江三角洲的貿易中心,西江中下遊的大部分貨物都分布在這裏。1904年,江門被開辟為對外貿易口岸,設立江門北街海關,為廣東八關之壹。

西方的現代工業和文化也被引進和發展。1925江門定為省轄市。

1931,撤銷市建制,回到新會縣。1949 10江門於十月二十三日解放。

1951年1月江門改為省轄市。後來又先後歸廣東中央行政公署、肇慶區、佛山區管轄。

1983江門市被定為省轄地級市,實行新的市管縣體制,轄新會、臺山、開平、恩平、鶴山、陽江、陽春7個縣。1988年,陽江、陽春分離,設立陽江市。

從1992到1994,先後有5個縣撤縣設市,由江門市管理。2002年9月,新會撤市設區,並入江門市。

新會、臺山、開平、恩平、鶴山在國內外被稱為“武夷”。江門歷史文化悠久,歷史上孕育了許多著名人物,包括明末著名哲學家、教育家陳白沙;近代維新派代表人物梁啟超;陳少白,民主革命的先驅;馮如,中國第壹飛行員;著名僑領司徒美堂等。

這裏有許多景點和歷史遺跡,包括東漢時期新會的魚臺寺,唐代壹行禪師觀察天文的海岸邊的茶庵寺,以及元代新會的衙門古戰場。

4.江門有多大?江門市因地處西江及其支流蓬江的交匯處,與江南的煙墩山、江北的蓬萊山遙遙相對,故名“江門”。江門建市前是新會縣。早在元末明初(公元1368-1388),這裏就形成了市集。17世紀初,江門市場因商貿而興盛,逐漸成為珠江三角洲的貿易中心,西江中下遊的大部分貨物都分布在這裏。1904年,江門被開辟為對外貿易口岸,設立江門北街海關,為廣東八關之壹。西方的現代工業和文化也被引進和發展。1925江門定為省轄市。1931,撤銷市建制,回到新會縣。1949 10江門於十月二十三日解放。1951年1月江門改為省轄市。後來又先後歸廣東中央行政公署、肇慶區、佛山區管轄。1983江門市被定為省轄地級市,實行新的市管縣體制,轄新會、臺山、開平、恩平、鶴山、陽江、陽春7個縣。1988年,陽江、陽春分離,設立陽江市。從1992到1994,先後有5個縣撤縣設市,由江門市管理。2002年9月,新會撤市設區,並入江門市。新會、臺山、開平、恩平、鶴山在國內外被稱為“武夷”。

江門歷史文化悠久,歷史上孕育了許多著名人物,包括明末著名哲學家、教育家陳白沙;近代維新派代表人物梁啟超;陳少白,民主革命的先驅;馮如,中國第壹飛行員;著名僑領司徒美堂等。這裏有許多景點和歷史遺跡,包括東漢時期新會的魚臺寺,唐代壹行禪師觀察天文的海岸邊的茶庵寺,以及元代新會的衙門古戰場。

5.荷塘鎮農業發展概況荷塘鎮是典型的農業鎮,以農業為主要經濟。糧食、蔬菜、藥材、生豬在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中取得較大進展,形成了優質水稻、中藥材、草食動物、用材竹四大主導產業,農產品生產逐步走向專業化、規模化。

目前,全鎮農業產業結構初步形成了以山塘管理區為核心的優質水稻種植基地、以古樓管理區為核心的生豬養殖基地和以塘灣管理區為核心的藥材種植基地。工業荷塘鎮個體私營經濟發展迅速,商業貿易日益繁榮,全鎮發展初具規模。

近年來,荷塘鎮抓住機遇,不斷加快經濟發展步伐,充分調動全社會發展民營經濟的積極性,引導和鼓勵個體民營經濟參與農業產業化,發展服務業,逐步形成了壹批小而專、小而精、小而特、小而優、小而優的民營企業。農副產品加工富有特色。

福田橋油漿豆腐已有上百年的歷史。鮮、嫩、甜、韌、脆,有牛肉幹的風味。小豆腐因為耐儲存、便於攜帶,遠銷歐美、港澳等地。胡阿祥超甜玉米有限公司生產的超甜玉米罐頭是壹種綠色營養保健食品。以其獨特的風味贏得了大眾的青睞,在婁底2003年農特產品展和首屆中興杯農副產品大獎賽中榮獲二等獎。

6.新會的歷史是怎樣的?三國吳元年(222),政府在和真村附近設置平邑縣,這是新會設立行政區劃的開始。

金朝末年(420),設新會縣。新會縣建於隋開帝十年(590)。

周剛建立於隋唐之間。1992年撤縣設市。

2002年6月22日,國務院批準(國函[2002]56號):(1)撤銷縣級新會市,設立江門市新會區。新會區縣級轄新會市會城鎮、大澤鎮、司前鎮、沙堆鎮、顧靖鎮、三江鎮、崖門鎮、雙水鎮、羅坑鎮、大嶴鎮、周目鎮。

區裏的人* * *在鎮上。(二)縣級新會市塘廈鎮、荷塘鎮、杜新會阮鎮劃歸江門市蓬江區管轄。

2000年,新會市轄18個鎮:會城鎮、大澤鎮、七寶鎮、司前鎮、牛灣鎮、羅坑鎮、小崗鎮、雙水鎮、雅溪鎮、延安鎮、沙堆鎮、顧靖鎮、三江鎮、周目鎮、大嶴鎮、荷塘鎮、塘下鎮、杜阮鎮。總人口932425,鎮人口:會城鎮276853,大澤鎮42316,七寶鎮12333,司前鎮71846,牛灣鎮9017,羅坑鎮25435,小崗鎮23275,雙水鎮69838,雅溪鎮。延安鎮11971,沙堆鎮33260,顧靖鎮40872,三江鎮45612,周目鎮41251,大坳鎮34127,荷塘鎮427。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單位:人)2002年新會區轄11鎮(現有漢族、蒙古族、* * *、藏族、* * * *爾、苗族、彜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侗族、瑤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等。(2000年人口普查)惠城、大澤、司前、沙堆、顧靖、三江、崖門、雙水、羅坑、大嶴和周目。

2005年,惠城鎮撤銷,成立惠城街道辦事處,作為該區新的派出機構。惠城街道辦事處隸屬於原惠城鎮行政區域。* * *有13個居委會,29個村委會,總面積140.66平方公裏,戶籍人口265170。

惠城街道辦事處設在原惠城鎮。(廣東省民政廳2005年2月22日閔月區〔2005〕13號批復)(江門人* * 2005年3月3日符江函〔2005〕16號批復)(新會區人* * 2005年4月25日新復函〔2005〕11號批復)截至2月31

7.新會區歷史沿革今有新石器時代的百越人居住,戰國時期的百越地,秦漢屬南海郡。

三國吳元年(222),政府以位於鎮河唇鄉附近的平邑縣為治所,這是新會設立行政區劃的開始。公瑾元熙二年(420),設立新會縣,新會之名始有。隋開帝十年(590年),新會縣由新會縣遷置。隋唐時期,周剛建立,但它被遺棄和繁榮。貞觀十三年(639年),周剛遷都到現在的惠城。新會疆域最廣是南宋元嘉十二年(435),面積約8419平方公裏。此後,在近1600年期間,又被劃入象山(今中山)、順德、恩平、新寧(今臺山)、開平、鶴山、鬥門、江門等地。

清末,新會開始修建新寧鐵路。民國時期,新河、江佛等多條公路在縣城東北10公裏的江門鎮修建交匯,新會縣城的交通樞紐地位逐漸被江門鎮取代。1925 165438+10月26日,江門正式脫離新會,成為獨立市。直到2月26日1931才回到新會轄區。

1951年1月12,江門重新成立。9月22日,1977,外海公社、湯和公社潮連島劃歸江門市,結束了新會縣包圍江門市的歷史。1984年3月,縣裏撤公社建區。1986 165438+10月24日,全縣20個區全部撤鎮建鎮。

1992年撤縣設市。2000年,新會市轄18個鎮:會城鎮、大澤鎮、七寶鎮、司前鎮、牛灣鎮、羅坑鎮、小崗鎮、雙水鎮、雅溪鎮、延安鎮、沙堆鎮、顧靖鎮、三江鎮、周目鎮、大嶴鎮、荷塘鎮、塘下鎮、杜阮鎮。2002年6月22日,撤銷縣級新會市,設立新會區。新會區縣級轄新會市會城鎮、大澤鎮、司前鎮、沙堆鎮、顧靖鎮、三江鎮、崖門鎮、雙水鎮、羅坑鎮、大嶴鎮、周目鎮。新會區人* * *在鎮上。縣級的新會市塘廈鎮、荷塘鎮、杜阮鎮劃歸江門市蓬江區管轄。2005年,惠城鎮撤銷,成立惠城街道辦事處,作為新會區的派出機構。惠城街道辦事處隸屬於原惠城鎮行政區域。* * *有17個居委會,29個村委會,總面積140.66平方公裏,戶籍人口265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