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鎮必看景點
紮西的烏鎮實際上是壹個已經開放的東柵景區。修復後的紮西對外開放了。妳必須乘渡船才能進入紮西。用“和諧”來形容紮西是最準確的。紮西由12個小島組成,由60多座小橋相連。河流密度和石橋數量全國第壹。例如,通濟橋和仁濟橋是直角相鄰。無論妳從哪座橋袖手旁觀,妳都可以在橋口看到另壹座橋,所以它被稱為“橋中之橋”。“李嶠橋”是烏鎮最美的古橋風景,堪稱壹道獨特的橋景。紮西有很多“老底子”——幾公裏長的老街,青石路,壹半的房子在水上。有幾個手工的東西可以看看:壹是手工醬作坊,鎮上的鹵菜味道不錯,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自產自銷的醬油。價格也不便宜,壹瓶普通醬油25元;第二種是生鐵鍋,手工鑄造。99元的鐵鍋據說最受歡迎;第三是絲綢。益達寺創建於光緒初年,遊客可以在老式繅絲機上操作。夜幕降臨,喝點小酒,在對岸的陽臺上看唱歌,或者在水邊放幾盞荷花燈,都會令人神往。攝影愛好者永遠不要忘記帶上三腳架。這裏仍然有壹些民間活動。當時,女人們打扮好後,每人拿壹個熬藥的瓦罐,壹隊壹隊地走著。過橋時,他們把瓦罐扔到河裏,以為這樣能保佑新年無病無災。到了現代,扔藥罐的行為消失了,提著燈籠過橋演變成了節日遊樂和祈福活動。紮西的酒店和民宿也很特別。貝殼是明清的,有空調,直飲水,天然氣,寬帶網,衛星電視等。遊客穿梭於古今之間,享受另壹種“和諧”。紮西古街還“隱藏”著高級營業廳、SPA養生館、酒吧等最現代的娛樂和休息場所。江南百床博物館江南百床博物館是中國第壹家專門收藏和展示江南古床的博物館。位於烏鎮東街210號,又名趙佳堂,面積約1200平方米,包含明清及近現代江南古床數十張。從富商大家到普通百姓,各種木床應有盡有,從壹室壹床到多室壹床(有更衣室、衛生間、仆人室等。).這個展覽是中國床文化的縮影,有貴族的奢華,也有普通人的節儉。在江南百床博物館第壹展廳,有:明馬蹄足大管架床等。,采用木框架結構形式,造型簡潔樸素,比例均衡,強調家具造型的線條意象,體現出鮮明的藝術風格,同時充分利用硬木的顏色和紋理特點,不雕琢,使用木器漆,渾然天成;第二展廳有清布布千宮床等床,用料上乘,工藝復雜,制作精良。其中,清布布千宮床被譽為“鎮館之床”,由黃楊木制成,長217 cm,深366 cm,高292 cm,前後三折。這張床用了三次。這些雕刻精美、歷史悠久的古床,在江南百床館可謂令人目不暇接。有的雕刻精美,風格獨特,有的裝飾豪華,豪華氣派,都是江南地區的上乘木床。人們不禁感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時也體現了我國勞動人民高超的工藝水平,對藝術的理解和對結構造型的豐富想象力。看百床館,不是為了搞清楚它能容納多少,而是為了品味床身上負載的豐富歷史和生活內涵。或者尋求和平,或者尋求更多的孩子...當床也可以這樣雕的時候,人壹定是和平幸福的。這是古代中國人的心態。江浙分署江浙分署明代稱為浙江分署,是烏鎮歷史上特有的政府機關。他負責巡鹽、抓賊,還管理地方字訟,俗稱貳負衙門。從明嘉靖年間設立到民國初年撤銷,歷時370余年。烏鎮地處兩省(浙江、江蘇)、三省(嘉興、湖州、蘇州)、七縣(桐鄉、石門、修水、婺城、貴安、吳江、震澤)交界處,人口密集,河港縱橫交錯,治外官難。明嘉靖十九年(1540),前兩廣副使史茹主張縣政分離,但未果。該部建議在鎮上增設壹名法官監督管理,並在普京廟以東設立壹個圖書館部。隆慶二年(1568),他是壹名前官員,經常有其他委員會。他不是駐紮在烏鎮,實際上是縣城,所以被指是冗員,被要求下崗。萬歷三年(1575),由於烏鎮周邊鹽賊猖獗,朱秉儒、巡撫謝、巡撫獲準參政。按照的會議,他們增加了壹名總捕兼百事通的成員,秦給了“巡察鹽捕賊兼百事通”壹個通行證,長川則駐紮在齊烏鎮,重點抓賊,主管水利鹽法,隨意受理字官司。所以把原來的校區擴建了,叫浙江分公司。清初,明代所建,仍同加同識。順治四年(1647),革被例裁,宅全毀。康熙元年(1662),準衛張武烈將湖州府總督察移至烏鎮,賜“控江浙鹽巡捕賊”通行證。董漢策,鎮人,捐西中橋左側空房作紀念,名督拘同知部。十八九年,官員回歸政府。雍正三年(1725),鎮士紳用鹽盜太平,上書總政,逮捕同治,留在烏鎮。次年,巡撫李傕上書,改湖州捕賊常識為烏鎮捕賊常識,無返郡之虞。第六年(1728),買下橋西秀才唐舊居,撥官銀重修為塔,名為江浙分館。鹹豐十年(1860),兵毀大堂,同治四年(1864)重修。民國時,同治成立,成了空屋。四年(1915)以壹個價格賣給百姓,辦公室被拆除,逐漸變成了民居。2004年,江浙分署按清代同治舊址重建,以保存歷史痕跡。江南民俗館東門的金家曾經是這裏的富戶。如今,他們的住所已經成為江南生活的記錄。這裏展示了清末至民國時期烏鎮的生日慶典禮儀、婚育習俗、過年時節等民俗。精彩的蠟像,造就了壹場場婚喪嫁娶的大戲,對美好生活的期待無處不在。服飾風俗館通過實物、蠟像、照片等不同手段展示了百余年前江南的民間服飾習俗,可以從中西合璧的風格中窺見歷史的縮影。通過烏鎮人在壹年中不同節氣的不同生活習俗,如春節問候、元宵走橋、清明石翔、長夏稱人、端午節吃粽子、水龍會、天上曬蟲、沅水元宵、中秋賞月、重陽山登高、冬季至日祭祖等,節日大廳生動展示了壹幅江南水鄉風情長卷。婚俗館以婚禮儀式為中心,通過新人、媒人、父母、轎子、嫁妝等實物等人物,展示熱鬧的婚禮場面。壽素堂以老人生日為主題,通過大廳的吉祥場景和字畫、生日蛋糕、壽桃、壽面等獨具特色的生日物品,展現中華敬老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