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巴倫遺址
年華小廚
南華寺
馬巴倫遺址
南華寺
面積:1651平方公裏
人口:30.8萬
生成代碼:440205
郵政編碼:512100
駐地:馬壩鎮
拼寫:曲江曲
區號:0751
車牌:粵f。
衢江區總面積1651 km2,總人口30.8萬(2006年)。
基本概況
曲江是654.38+0.3萬年前人類的祖先馬壩人的發祥地,也是中國古代文化的搖籃之壹石霞文化的發祥地。曲江歷史悠久,公元前21165438年。曲江,壹座美麗的鐘靈城市,曾經誕生了許多歷史名人,如盛唐時期的著名人物張九齡,北宋著名的大臣俞京。2004年5月,經國務院批準,韶關市部分行政區劃調整,撤銷曲江縣,設立韶關市曲江區。同年8月3日,舉行了掛牌儀式。全區總面積1651平方公裏,現轄10個鎮18個村(居委會),總人口30.2萬人。韶關鋼鐵廠、韶關電廠、大寶山礦等省屬大型工業企業眾多。
曲江位於粵北中部,北江上遊。曲江自古以來就是“武陵南北經濟文化交流的樞紐和湘粵贛交通的咽喉”。現在是珠三角資本擴散和產業轉移的連續區域,是泛珠三角經濟向內地輻射的戰略通道,是連接長三角經濟圈和珠三角經濟圈的樞紐。具有明顯的由南向北擴張的地理優勢。中國的鐵路、公路、水路交通便利。京廣鐵路、京珠高速、國道106和北江縱貫南北,國道323縱貫東西,省道和地方公路縱橫交錯。
曲江自然資源豐富,被譽為“有色金屬之鄉”,水電資源儲量達26.87萬千瓦,森林覆蓋率達70%以上。曲江是全國400個水電農村電氣化縣之壹,全國100個重點產煤縣之壹,全省林業重點縣之壹。
曲江旅遊資源豐富,有“南方祠堂”之稱的千年南華寺、早期歷史上的馬壩人遺址、2008年區委區政府門口的小坑國家森林公園、曹溪假日溫泉度假村、小坑溫泉、豐丸溫泉等眾多溫泉度假村。
全區有植物資源2000多種。種植的植物主要是水稻,其次是花生、蔬菜、大豆、蠶桑、紅瓜子、西瓜、茶葉、沙葛、山藥、慈姑、馬蹄、生姜、油菜和牧草。蔬菜有豌豆、甜豆、潮菜、西蘭花、韭菜、茄子、辣椒、菜花、蘿蔔、西蘭花、苦瓜、冬瓜、西葫蘆、黃瓜、南瓜、土豆等葉類蔬菜。水果有柚、桃、李、李、梨、橙、橘、柿、枇杷、葡萄、無花果、石榴、小米、草莓等。用於石油生產的經濟林包括油茶、油桐、山蒼子和牛脂。有金銀花、半楓荷、土茯苓、百合、七葉壹花等上百種藥物;纖維包括野棕櫚、藤條、席草、芒柄、鷓鴣草等。此外,還有蘭花、杜鵑花、山茶花等花卉,蘑菇、黑木耳、靈芝、茯苓等食用菌和華南草菇優良品種。
衢江區林業資源豐富,有林地面積65438±23.7萬公頃,活立木蓄積量4765438±43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62%。山區常見樹種有松、杉、樟等1.20余種,如木材優良的北江雪松,木材精致的香樟,木材光滑堅硬的梧桐。還有毛竹、竹竿、竹笛、茭白等十余種發展迅速、效益巨大的竹類。生物資源中的野生動物也很豐富,其中穿山甲、白鶴、白鷴、蟒蛇是國家重點保護動物[5]。
自然地理
這個縣的山區屬於南嶺山脈的南麓。由於地質結構的原因,這個縣山川交錯,地形復雜。海拔500米以下的丘陵地區占17.8%,坡地占25%左右,地形相對平緩。大部分表土和土層深厚,面積超過50萬畝。多為砂頁巖、紅砂頁巖、石灰巖,為丘陵紅壤土分布區。由於氣候溫暖濕潤多雨,植物生長茂盛,有利於有機物的分解和合成。但暴雨會給土壤帶來強烈的侵蝕和淋溶,導致水土流失嚴重,壟薄,酸性,養分缺乏。大部分未開墾的山坡被殘林和幼林覆蓋。耕種的山坡大部分是耕地,也有壹部分是梯田或茶園、果園。這類山坡主要分布在本縣的馬壩、白土、桂龍、烏石、張世、周田、大喬、崇陽、離石、豐丸等鄉鎮。
經濟概況
曲江區位於廣東省北部,韶關市中部,是典型的“八山壹水壹田”的山區縣。農業資源非常豐富。全區土地總面積477.7萬畝,耕地面積34.49萬畝,其中水田271.000畝,山地360畝,河塘、水庫水面* * * 271.7萬畝,其中魚塘41.7萬畝。全區有植物資源2000多種。主要種植水稻,其次是花生、蔬菜、大豆、蠶桑等。蔬菜有豌豆、甜豆、潮菜、西蘭花、韭菜等;果樹有柚、桃、李、李等。用於石油生產的經濟林包括油茶、油桐、山蒼子和牛脂。有金銀花、半楓荷、土茯苓、百合、七葉壹花等上百種藥物;纖維包括野棕櫚、藤條、席草、芒柄、鷓鴣草等。此外,還有蘭花、杜鵑花、山茶花等花卉,蘑菇、黑木耳、靈芝、茯苓等食用菌和華南草菇優良品種。
曲江的“三高”農業和產業化農業發展迅速。目前,全區已培育出曲江區馬壩油粘米業有限公司、金邵速生豐產林有限公司、曲江繭絲綢有限公司、曲江農業經濟開發總公司、曲江區南江牛業有限公司、韶關老萊恩牧業有限公司等6家農業龍頭企業,形成了優質稻、豐產林、繭絲綢、曲寶牌農產品和。已建成十大商品農業生產基地,包括23萬畝優質谷、30萬畝蔬菜、24萬畝速生豐產林、20萬畝毛竹、20萬畝油料、3萬畝沙田柚、654.38+0.2萬畝蠶桑、2萬畝優質玉米、2萬畝瓜果
工業方面,2004年,全區工業增加值達到5.9億元,增長12.3%。其中,規模以上231億元,同比增長1.4%,規模以下3.59億元,同比增長1.2%。全區工業總產值達到654.38+0.836億元,增長654.38+02.5%。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641億元,規模以下工業總產值11.96億元,分別增長14.4%和11.5%。規模以上工業中,外商、港澳臺商經濟表現突出,累計完成產值2654.38+04億元,增長57.8%;國有產值9600萬元,增長26.4%;私營工業企業年產值316億元,同比下降4.5%。
2008年,曲江區著力轉變發展方式,有效破解發展難題,特色經濟不斷壯大,克服了宏觀調控和韶關電廠價格指數偏高帶來的不利影響,促進了全區經濟平穩運行和健康發展。全區生產總值達到91.8億元,增長5.4%。其中,地區生產總值38.5億元,增長11.8%,高於全市平均水平1.2個百分點;第壹、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為8.39億元、11.5億元和181.0億元,增長5.8%、14.3%和12.9%。全地區固定資產投資49.88億元,增長38.2%,高於全市平均水平7.8個百分點,增速創近年來新高。全區稅收總額8.37億元,增長5.5%。地方財政壹般預算收入3.63億元,比上年凈增561.2億元,增長18.3%。實際利用外資2200萬美元,增長166.67%,高於全市平均水平145.28個百分點。外貿出口6543.8+0087.4億美元,增長565.438+0.87%,比全市平均水平高42.35個百分點。全區城鎮居民人均收入達到11010元,增長11.9%;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591元,增長14.8%。年初各項預期目標全面實現。其中,壹般預算總收入、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實際利用外資及其增速、外貿出口及其增速居全市各縣(市、區)之首。
自然資源
曲江自然資源豐富,是全省林業重點縣之壹。擁有小坑國家森林公園和韶鋼集團、羅坑和沙溪兩個省級自然保護區,活立木蓄積量達800萬立方米。曲江被譽為“有色金屬之鄉”,鐵礦石儲量超過6543.8+億噸,占廣東省總儲量的6543.8+0/8。鉛、鋅、銅儲量居全省第壹,銻居全省第二。國內韶鋼集團年產能800萬噸,韶關電廠總裝機容量654.38+0萬千瓦。水電站遍布全區,已建成小水電站143座,總裝機容量18萬千瓦。[2]
行政區劃
衢江區轄9個鎮:馬壩鎮、大塘鎮、小坑鎮、沙溪鎮、烏石鎮、張世鎮、豐丸鎮、白土鎮、羅坑鎮。* * *有102個村(居)委會。馬壩鎮人民政府。
歷史的發展
曲江是1.3萬年前人類始祖馬壩人的發祥地,也是石霞文化的發祥地,是中華古文化馬壩人遺址公園的發源地之壹。曲江歷史悠久。自丁原第六年(公元前111年)建縣至今,已有2120年的歷史。
曲江,壹座美麗的鐘靈城市,曾經誕生了許多歷史名人,如盛唐時期的著名人物張九齡,北宋著名的大臣俞京。
2004年5月29日,國務院批準(國函[2004]40號)調整韶關市部分行政區劃:撤銷韶關市曲江縣,設立韶關市曲江區市;曲江縣馬壩鎮、羅坑鎮、張世鎮、大坑鎮、烏石鎮、沙溪鎮、大塘鎮、小坑鎮、豐丸鎮、白土鎮歸曲江區管轄,區人民政府駐馬壩。8月3日曲江區成立。
截至5438+2005年2月底,31轄10鎮(馬壩、羅坑、張世、大坑口、烏石、沙溪、大塘、小坑、豐丸、白土)。
原文:曲江縣2004年5月29日,國務院批準(國函[2004]40號)撤銷曲江縣,設立韶關市曲江區。
曲江縣總面積3176平方公裏,總人口41萬(2002年)。
縣人民政府駐馬壩鎮,郵政編碼:512100。行政區劃代碼:440221。區號:0751。拼音:曲江縣。
漢高祖丁原第六年(公元前165438+公元前01),建縣。
2000年,曲江縣轄23個鎮。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為366031。其中:馬壩鎮111623,大喬鎮8019,周田鎮17643,大塘鎮22761,豐丸鎮13722,小坑鎮565432。烏石鎮8866人,張世鎮21143人,紫土鎮10178人,桂龍鎮22310人,崇陽鎮12865人,李市鎮29165438+。火山鎮7087人,靈溪鎮3128人,白沙鎮6544人,羅坑鎮7694人,江灣鎮5367人,豐田鎮5642人,梅村鎮4618人,三九廠虛擬鎮1749人,韶關電廠虛擬鎮2403人。
2002年,曲江縣轄23個鎮(大坑、豐丸、周達、馬壩橋、沙溪、五十丈市、白土桂龍、崇陽裏市、花坪黃坑火山、靈溪白沙羅坑江灣、奉天美村、大坑口),182個村委會,28個居委會。
2004年5月29日,國務院批準(國函[2004]40號)調整韶關市部分行政區劃:撤銷韶關市曲江縣,設立韶關市曲江區市;曲江縣馬壩鎮、羅坑鎮、張世鎮、大坑鎮、烏石鎮、沙溪鎮、大塘鎮、小坑鎮、豐丸鎮、白土鎮歸曲江區管轄,區人民政府駐馬壩。將曲江縣花坪鎮、離石鎮劃歸韶關市湞江區管轄;將曲江縣重陽鎮、桂龍鎮、江灣鎮劃歸韶關市武江區管轄;曲江縣黃坑鎮、周田鎮、大喬鎮劃歸仁化縣管轄。
民間習俗
曲江有漢族和瑤族,* * *有380多個姓氏。瑤族人口占該地區總人口的0.8%,該地區75%的人口使用客家話,其次是白話、琵琶音、連潭話等方言。瑤族以瑤話為國語,服飾與漢族差別不大。只有少數女人用珍珠和圍裙裝飾自己。曲江有喝糯米酒(農村叫黃酒)的習慣,經常用來煮雞蛋和油給客人喝。女人生孩子壹定要喝黃酒。有些地方的婚俗還保留著“訂婚、儀式、日期、結婚”。有十點舞獅、梅花舞、舞龍等習俗,還有元宵節。
農歷二月初八(六祖慧能生日)和農歷八月初三(慧能逝世紀念日)這兩個“南生日”是南華寺最重要的廟會。這壹天,有三四萬佛教徒和遊客從全國各地甚至國外來到南華寺,是全省唯壹的盛況。
《十朵梅花》歷史悠久,是壹種流行的民間打擊樂鼓。在曲江農村流傳甚廣。據民間老藝人說,“十梅”早在唐代就有,至今仍保存在曲江鄉鎮,特別是張世、馬壩、大唐等地,流傳甚廣,表演技藝極高。目前,只有60歲和70歲以上的民間藝人才能演奏“十梅花”鑼鼓。為了搶救、傳承和保護這壹民間藝術遺產,區宣傳文化部門組織相關人員下鄉收集整理,準備申報廣東省文化遺產。圖為來自張世鎮那托、坑梓、廖屋村的四位老藝術家現場表演《十朵梅花》。[4]
城市建設
按照“規範管控、市場運作、以地生財、滾動開發”的原則,曲江不斷創新城市經營理念,充分挖掘城市發展潛力,大力盤活城市土地資源,改造舊城區,整治馬壩河“壹江兩岸”,建設了濱江花園、元和豪庭、元和豪苑、中華花園、畢華花園、東城花園、君悅華庭、曲江劇院。[3]
交通通信
第壹,交通
1.鐵路:京廣線貫穿曲江南北。沿線有7個火車站,有大寶山、韶鋼、曲仁礦等專用支線。馬壩站年貨運吞吐量200多萬噸。火車提速後,2小時到達廣州、北京西、上海到香港九龍的大巴,韶關有上下車站,當天可以往返。
2.公路:縣內公路四通八達,形成網絡,裏程1000多公裏。國道106、323和省道1946、1949、1951穿境而過。地方道路連接村莊,通往鎮級的道路已全部改造為二級水泥路面。正在建設中的京珠高速公路貫穿全境。建成通車後,距廣州197公裏,兩小時可達。
3.水路:鎮江、烏江在縣內下遊匯入北江,可通航120噸級船舶。距離縣城5公裏的韶關新港集裝箱碼頭可辦理通關手續,直達香港等地。全國沿江碼頭18座,年貨運量30萬噸以上。
第二,溝通
縣內已開通程控電話、模擬和數字移動電話、尋呼電話,並與韶關八縣(市)聯通,可直撥國內大中城市和世界150多個國家和地區[6]。
2020年6月,曲江區被列入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縣(廣東地區)。
2016年2月,曲江區被列入2015年度全國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縣(市、區)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