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漢族為什麽沒有形成強大的宗教信仰?

漢族為什麽沒有形成強大的宗教信仰?

在幾千年的歷史發展中,漢族沒有形成統壹的、強大的宗教信仰,這可能與專制皇權和儒家文化傳統有關。漢代以後,統治階級提倡黃老之道,無為而治。到了漢武帝的時候,無為變得有為。這時候意識形態領域發生了壹件大事,影響了中國的歷史。儒家學者董仲舒向皇帝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稱贊儒家為正統思想。但是,儒家思想本身不能成為宗教。因為儒家本身就主張“入世”,儒生通曉儒家的目的不是為了滿足自己的精神信仰,而是為了立足,從而影響當政者,達到內聖外王的境界。孔子辦學的指導思想是為政府培養治國人才,不是為了追求精神信仰,也不是為了探索自然的奧秘。儒學的創始人孔丘被請去當小縣令時,非常得意。個人修養也是手段,進入政府機關治國平天下是手段。官府以儒取官,當官的輝煌前程和世俗世界的幸福吸引,消解了儒生在精神領域的追求。儒家思想逐漸演變為壹種政治意識形態——試圖為統治階級服務,這是其中之壹。其次,儒家提倡祖先崇拜,規定了壹套宗法倫理。這壹套類似原始宗教的東西,得到了皇權的支持。作為宗教的替代品,它在漢族人中建立了壹道抵禦其他宗教的防火墻。這裏邊說說董仲舒。董仲舒善於迎合,無限擡高皇帝的地位,極力貶低臣子和百姓的地位。聽聽他是怎麽說的:“受命之君,也是天命所賦予。”“妳不姓惡,我不姓善。所有的善都屬於國王,所有的惡都屬於大臣”(《楊尊尹蓓》)。“民者也。”簡單說就是人民群眾盲目無知。皇帝高興,封他為江都相。並且在“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法令下,只允許讀書人研究經學,博士只有“五經博士”,官員只從熟讀經學的人當中選拔。這樣壹來,當然每個“有識之士”都知道,要想有“前途”,只能研究儒家,儒家會逐漸占據主導地位。尤其是隋朝開始科舉制度後,延續了壹千多年,儒家思想和專制皇權相互依存,排斥異己。其他意識形態就更難主導了。專制的帝國政府也使用了道教,道教在中國土生土長。鑒於黃巾起義,曹操、曹丕害怕農民起義軍利用宗教組織革命,對早期道教采取兩手政策,壹方面限制或打壓,壹方面利用和改造。曹操召集了壹些在社會上有影響的神仙方士,如左慈、石幹、卞簡等。,到他的身邊,這樣他不僅可以尋求養生食譜來延長他的生命,而且還可以防止他們鼓勵人民造反。最後,當時的道教組織分裂瓦解,壹片混亂。隋文帝采取了軟化道教的政策,修建了道觀。楊迪更崇拜道教。他在位期間,在長安修建了10座道觀。大事業第七年(611),他親自召見茅山派大師王,懷著對皇帝的敬意,命人在京城(長安)修建玉清壇。北宋皇帝繼承了唐代的道、儒、釋兼容的政策,對道教的崇拜和支持。宋真宗說,趙家的祖先趙就出生在延安的寺廟裏。所以被封為“聖父九天高玲路護佛命”次年(1013)被虔誠封為“太上老君混元帝去德”,有幸在亳州太清宮拜老子像。明朝是道教在政治上的第壹位。早在1361年,朱元璋攻占南昌時,第42代傳人張平昌曾派使者前去吊唁,秘密告知他“舍命”,並與朱取得了聯系。明朝開國後,洪武元年(1368)張入朝祝賀,封他為真弟子,賜銀璽,排行第二。洪武五年,張奉命永遠掌管道教。此後,正天師上升為道教各派領袖,地位高於元代正天師。道教在歷史上處於輝煌時期(數據來自“中國道教協會網”)。道教為什麽沒有成為漢族的統壹宗教?筆者認為道教以個人健康長壽為目標,強調個人修養。它不像儒家那樣采取積極的態度去適應激烈的社會競爭,而是采取消極的態度去回避。其次,道教思想非常神秘,道教經典對於普通人來說也非常難以理解,這就制約了它在中國文盲人群中的傳播。我再來說說佛教。東漢時期,佛教傳入中國。為什麽沒有得到正統的地位?這是因為儒家獲得皇權的青睞,占據正統地位後,後期佛教壹時難以改變這種局面,只好慢慢等待時機。直到魏晉南北朝,中國的皇權專制已經沒有了,儒家的正統地位也喪失了。中國被分裂了,佛教乘虛而入。從此在中國站穩了腳跟,並主要在北方那些非漢政權中取得了成功,進而突破長江,進入南方。但中國壹旦恢復隋唐大壹統政權,儒學的正統地位就迅速恢復。畢竟儒家是專制皇權的同構體。自隋朝以來,科舉考試仍然只是關於儒家經典。信仰佛道在政治上沒有前途,制約了佛道的傳播。只有那些在政治上暫時失意的官僚和文人,才把佛道作為精神寄托的手段。1949之後,尤其是文革時期,宗教和其他傳統的東西壹起遭殃。當時全國各地大大小小無數寺廟被毀,全國性宗教組織禁止活動。改革開放後,國家撥亂反正,宗教組織開始恢復活動,各地寺廟迅速恢復,信教群眾逐漸增多。但據我觀察,漢族的宗教信仰並沒有其他民族那麽純粹。壹會兒去佛堂求簽,壹會兒去道觀求簽,有神的地方就拜。全國各地農村的寺廟裏也供奉著三教的神。壹方面說明漢族人的信仰具有包容性,另壹方面也說明漢族人缺乏堅定的信仰,對信仰抱著務實的目的,多是為了在這個世界上獲利、解決眼前困難等物質追求。什麽都信,就是什麽都不信。問誰管事,向誰幹活致敬。像對待政府官員壹樣對待神靈是宗教嗎?功利主義的生動寫照。說實話,這不是信仰的表現。中國幾千年的皇權專制摧毀了漢族人民的宗教信仰。儒家文化傳統消解了漢族人的宗教信仰。沒有信仰,沒有對神靈的恐懼,沒有原則,沒有良心譴責,剩下的只有對專制政權的恐懼。壹個以眼前利益為行為準則的社會如何產生和諧?說實話,如果連儒家的宗法倫理都被打破了,那麽維系這個民族團結發展,抵禦外敵的唯壹紐帶將是專制政權。後果不堪設想。難道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在外敵面前就像壹堆沙子壹樣無能為力嗎?中國在歷史上不止壹次被征服,近代幾乎成為幾個帝國主義國家的殖民地。是不是很發人深省?所以我得出的結論是,恢復傳統儒家文化中的宗法制度,或許有利於恢復這個民族的倫理標準。當然,現代社會的恢復,儒家傳統文化的發展,都不能禁止信仰自由。與中國同屬儒家文化傳統的韓國,可以作為壹個例子。儒家文化傳統在韓國保存完好,沒有被資本主義席卷;與此同時,信仰基督教的人與日俱增,他們並沒有說自己要死了。相反,韓國的政治已經民主化,經濟已經達到發達國家的水平。因此,宗教信仰自由有利於經濟發展和政治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