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天氣驟降時註意保暖。

天氣驟降時註意保暖。

壹、身體要註意保暖部位。

(1)暖頭

據醫學專家研究,當溫度為15℃時,頭部散發的熱量占全身的34%。溫度為4℃時,占50%;溫度下降到-15℃時,占75%。所以冬天戴帽子不僅可以減少頭部散熱保暖,還可以預防感冒、頭痛、鼻炎、牙痛、三叉神經痛甚至腦血管疾病。

(2)暖臉

冬天出門戴口罩,不僅可以保護面部免受凍害,還可以防止冷空氣刺激鼻粘膜,引起流鼻涕等上呼吸道感染。

(3)暖背

由於風寒容易從背部經絡上的許多穴位侵入人體,損傷陽氣,導致陰陽平衡被破壞,人體免疫功能下降,抗病能力減弱,引發各種疾病或使體弱者復發,因此冬季背部保暖至關重要。

(4)暖腳

俗話說“寒始於腳”。腳步穴位多,腳壹旦受涼,會引起全身各部位的不適,如上呼吸道粘膜血管收縮,血流量減少,抗病能力下降,使隱藏在鼻咽部的病毒、細菌大量繁殖,引起人體感冒或氣管炎、哮喘、關節炎、痛經、腰腿痛等舊病復發。所以冬天要註意保持鞋襪的保暖和幹燥,定期清洗。平時多走路,促進腳部血液循環。另外,睡前用熱水燙腳後,用手掌按摩腳底10分鐘,可以起到保健的作用。

(5)溫暖的手

手要經常接觸外面的冷空氣和水,尤其是女性的手。如果他們不小心,他們很容易凍傷。所以每天塗護手霜,出門戴手套是很有必要的。

二、生活保暖常識

(壹)開窗通風不會感冒。

冬天關好門窗,煙、灰塵、人體自身的排泄物等等都會影響呼吸道。因此,冬季壹定要註意房間通風,每天開窗2-4次,每次不少於15分鐘,不僅有利於身體健康,還能使人心情開朗,神清氣爽。特別提醒的是,使用空調的家庭,不要把空調溫度調得太高。當室內外溫差過大時(25℃以上),他們壹旦外出,就容易感冒。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容易發生心肌梗死、中風、面癱。

(二)火鍋熱忌暴食。

火鍋的主料和調料都傾向於溫熱。從中醫的角度來說,燥熱也會消耗人的氣血,燃燒人的津液。此外,冬季雖然外界氣候寒冷,但人們穿得厚,住得暖,活動量減少,可導致體內積熱得不到適當散發,容易產生胃肺火,甚至導致上呼吸道或胃腸道疾病。所以,吃火鍋要適量,吃完火鍋要多喝水。

(3)看天穿衣不要出汗。

冬天不要穿太多,否則出汗受風會感冒。另外,衣服穿得越多越好,因為衣服的保暖性與衣服內部空氣層的厚度有關。當空氣層總厚度超過15 mm時,衣服內空氣對流明顯增加,但保暖性下降。而且從生理角度來說,穿太多衣服會抑制人體調節功能的敏感度,削弱人體的禦寒能力。

(4)勤曬被褥。

眾所周知,空氣是熱的不良導體,其散熱系數只有0.027。所以,增加被褥的空氣量,相當於提高保暖能力。被褥曬後變得蓬松,既增加了風量,又增加了厚度。所以蓋壹床曬幹的被子總感覺很溫暖。

(5)適當的體育鍛煉

冬天很難堅持體育鍛煉。如果氣候很冷,我建議妳選擇室內運動,比如在家做體操或者瑜伽,或者天氣好的時候去戶外運動。老年人冬季鍛煉最好不要選擇清晨,因為冷空氣容易導致上呼吸道感染和關節疾病。

(六)補充必要的水

冬天幹燥,運動量少,所以很多人認為可以少喝水。其實這是壹個錯誤的想法。每天也要喝8杯水,多吃水果蔬菜。卷心菜和蘿蔔都是富含水分的蔬菜。

三、冬季保暖防寒的方法

(a)禦寒衣物:最外面的衣物要防風,可選擇羊毛、毛皮或皮革衣物;羽絨服內可形成相對停滯的空氣層,保暖性好,是冬季旅遊的首選。內衣要柔軟,吸濕透氣,便於保暖。

(2)手套和帽子:盡量減少皮膚暴露的部位。對於容易生凍瘡的部位,要經常鍛煉或按摩。下雪天出行最好戴手套和耳罩。

(3)飲食中的抗寒性:冬季飲食中,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以及礦物質、維生素的攝入要比平時多,不能像平時壹樣過分強調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攝入的限制。瘦肉、雞蛋、鮮魚、豆制品、動物肝臟對補充人體熱量有很多好處,可以適當多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