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韓方食療養生智慧

韓方食療養生智慧

中醫養生、男性食療、五味食品三足鼎立

吃是壹門科學。如果不了解食物的味道、成分、功能、禁忌,就談不上正確的飲食。只有充分了解食物的五大特點和風味,才能保證飲食的科學健康。

中醫三足鼎立觀。男性食療與五味食品

《蘇文宣明五氣篇》指出:“五味入肝,辛入肺,苦入心,鹹入腎,甘入脾,謂之五入。”可見,酸、辛、苦、鹹、甜五味與五臟有著特定的關系,在功能和健康上發揮著不同的作用。在《黃帝內經》中,五味通過五行學說與人體器官密切相關。

1.甜入脾

吃甜食可以補氣血,補充熱量,緩解疲勞,和胃排毒。但糖尿病、肥胖、心血管疾病患者應避免進食或限制進食。

2.酸產生肝

吃太多“酸”的食物會造成肝氣旺盛,不利於肝臟的保養。同時,根據五行與人體的關系,肝氣過盛會破壞脾胃。所以,對於男性來說,“酸”的食物要適量食用。以酸味為主的西紅柿、山楂、橙子,可以防癌、抗衰老、防止動脈硬化、增強消化功能、保護肝臟。

心懷怨恨

味道太苦,卻能讓妳難過。根據五行與人體的關系,苦味食物吃多了會導致心肺功能障礙。苦味有除濕利尿的作用。

4.肺中有刺激性

辛辣食物有發汗理氣的作用。但如果味道太辣,會傷肺,導致筋絡不暢(金克木,肝屬木,肝主肋),又因為肺主氣,傷氣會導致精神衰弱。人們常吃的蔥、蒜、姜、辣椒、花椒,都是以辛辣為主的食物。這些食物不僅能保護血管,還能調理氣血,疏通經絡。經常食用還可以預防感冒和傷風。

5.鹹入腎

鹹為五味之冠,吃之不厭。具有調節人體細胞和血液的滲透,維持正常代謝的作用。嘔吐、腹瀉、出汗後,宜喝適量淡鹽水,以維持正常代謝。但吃多了會增加器官負擔,損傷脾胃和腎臟。

解讀中醫三足鼎立。食物的五味與功能

食物的不同味道是其不同營養功能的體現。只有了解這些,才能在實際應用中合理搭配和利用。

味道刺鼻

辛味辛辣,有壯陽、散結、活血的功效。對風寒、寒凝血痛有壹定療效,但食用過量易傷津液,應適量食用。

常見的辛辣食物有:姜、蔥、蒜、香菜、蔥、辣椒、花椒、茴香、豆豉、韭菜、芥末、蘿蔔、酒等。

2.甜味

性味甘,有和中益氣的功效,對某些虛證有明顯的滋補作用。

常見的甜食有:粳米、秈米、糯米、小麥、玉米、小米、大豆、扁豆、胡蘿蔔、土豆、西瓜、甜瓜、梨、香蕉、菠蘿、花生、甘蔗、羊肉、牛肉、鯉魚、雞蛋、蝦等。

3.酸味

酸味食物有收斂養陰的作用,對腹瀉、尿頻、咳嗽等癥有明顯療效。

常見的酸味食物有醋、番茄、馬齒莧、紅豆、橘子、橄欖、杏、梅、枇杷、桃、山楂、石榴、烏梅、荔枝、葡萄、甲魚肉等。

4.苦味

苦味食物具有清熱解毒、祛濕瀉火的作用,對部分濕熱證有壹定的治療作用,但脾胃虛寒者不宜多食。

常見的苦味食物有:苦瓜、茶葉、杏仁、百合、銀杏、桃仁、生菜等。

5.鹹味

鹹食具有滋陰養血、散結潤小腹的作用,對便秘、痰核、陰血虛有壹定療效。

常見的鹹味食物有海帶、紫菜、豬肉、螃蟹、海參、貽貝、淡菜、海蜇、鴿子、鴨肉、狗肉等。

中醫VS現代醫學

現代醫學認為,辛辣食物含有揮發油、苷類、生物堿等物質,不僅能使患者清醒,還能擴張冠狀動脈,抗心肌缺血和心絞痛,還有理氣祛風除濕的作用。甜食由糖、蛋白質、氨基酸、苷類等營養成分組成,能為人體補充足夠的營養,不僅強身健體,還能增強免疫力,提高體質;酸味食物通常含有單寧酸。這種物質與潰瘍面、出血點、燒傷面接觸時,能迅速與組織蛋白形成水不溶性鞣質,凝固在創面上,具有良好的收斂止血作用。

現代醫學的這些營養分析,類似於中醫的“辛味有健胃祛濕、開竅行氣之功效,甘味能補益人體氣血、調和陰陽、酸味能收斂收斂。”理論基本壹致。可見,中醫的食物“五味”理論是符合客觀實際的。

南京同仁堂壹根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