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廣西的長壽之鄉成了“癌癥村”,每年湧入65438+萬患者。能不能找到“救命稻草”?

廣西的長壽之鄉成了“癌癥村”,每年湧入65438+萬患者。能不能找到“救命稻草”?

巴馬瑤族自治縣,位於桂西北山區,是國內外著名的長壽之鄉。這個人口約30萬的山區小縣,有90多位百歲老人。據第二次至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巴馬百歲以上長壽人口比例高,居世界五大長壽區之首。

按比例算,巴馬每65438+萬人口中有30多位百歲老人,是世界“長壽區”標準的近5倍。

巴馬淳樸的民風,人與自然的和諧,讓“世界長壽之鄉”的金字招牌越來越有吸引力。隨著巴馬的知名度越來越高,大量“候鳥”湧入巴馬。相關數據表明:

2018年,巴馬縣接待國內外遊客657.85萬人次,同比增長24.2%,實現社會旅遊消費總額64.96億元,同比增長36.53%。而這個數字在2006年只有110000。

在巴馬,空氣、水和“地磁”的作用變得越來越神秘。除了遊客,據不完全統計,每年有超過65438+萬的患者湧入,很多被現代醫學判了死刑的患者從全國各地趕來,尋找最後的“救命稻草”。

雖然,人們無法說出這些因素是如何在長壽養生中發揮作用的。

“糖尿病多活兩年就好了,不用吃藥”“白墨洞吸地磁,什麽病都行”...各種奇思妙想的說法廣為流傳。癌癥患者中也不時傳來好消息。被醫生判定已經進入生命倒計時三個月的人,到處都是活了壹年的人。如今在巴馬地區,隨處可以聽到口音,但很難聽到地方方言。

陜西面館、東北餃子等餐館如雨後春筍,可謂應有盡有。越來越多的癌癥患者來到這裏希望得到治療,長壽村逐漸成為壹個“癌癥村”。僅坡月村白莫屯,當地農民就有近60人,約200人,但“候鳥”的數量卻是原住民的幾十倍。

隨著遊客的到來,巴馬的承載力正受到各方面的考驗,環境汙染等問題日趨嚴重。人多了,房子也長高了,水卻沒有以前幹凈了。很多村民說,現在水看起來很幹凈,但是仔細看,上面會有很多漂浮物。以前不旅遊的時候,可以直接喝河裏的水。現在沒人敢直接喝了。

以前,巴馬除了“貧窮”幾乎沒有其他標簽,而現在,“長壽”已經成為巴馬的代名詞。這種變化讓當地很多村民成功脫貧致富,也讓這個曾經與世隔絕的偏遠山村變得有點怪異的“神奇”。

在現代醫學束手無策之後,在白墨洞穴接受磁療治療的候鳥們選擇來到這裏,尋找最後的“救命稻草”。不是每個人都買得起去白墨洞穴的昂貴門票。有些舍不得買票進洞的人幹脆在洞口跳廣場舞,免費治療。

雨天在亭子裏翩翩起舞的候鳥,在健身的同時,也有意無意地將城市的文化生活習慣帶入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