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此,專家建議,其實只要伸手,保證每天吃肉的總量在“兩個手掌”左右,基本上是可以的。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大多數人建議每天吃雞鴨魚蝦牛羊豬。簡而言之,這些‘肉’的總量在100到150g之間。可以說,這個標準適用於絕大多數健康人群。我們可以把這個分成三餐,也就是說每餐壹兩肉其實差不多。壹兩塊肉,如果是瘦肉,大概有三指寬;如果是魚蝦,壹個手掌大概75克。如果妳壹頓吃這麽多,壹天2-3頓,妳的肉類消耗量就基本達標了。當然,現在更多的人比較這個標準,吃肉的量其實是遠遠超出標準的。
當然,具體到每個人,妳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年齡、體型、身體狀況、日常鍛煉做壹些微調。比如壹個大男人每天可以吃3兩(150g)甚至更多的肉。如果妳是運動員或者每天保持高強度運動的體力勞動者,即使半斤(250g)也不算多。但是如果妳已經很胖了,甚至有代謝性疾病,那麽每天100克就差不多了,不要貪吃。
另外,生長發育期的青少年可以吃比這個標準更多的肉,但不要過量;如果壹個人正在大病初愈,只要病情允許,也要適當增加蛋白質的攝入,有助於恢復。
九種人吃肉對身體最有害。
1.脂肪肝患者
脂肪肝是肝細胞脂肪堆積過多造成的,肉類的脂肪含量往往較高。脂肪肝患者不需要減少蛋白質的供應,所以應該優先選擇少油烹調的魚,用燉煮的方法烹調肉類,去除浮油後再食用。
2.膽囊炎和膽結石患者
過多的動物脂肪會刺激膽囊收縮,而肉類中的大量膽固醇會增加膽結石的風險。所以這類患者要少吃肉,最好用富含大豆卵磷脂的豆制品代替,用魚蝦和低脂乳制品補充蛋白質。
3.糖尿病患者
可以根據健康人的數量吃瘦肉,但為了避免心血管並發癥,應該優先吃魚和家禽。特別要註意的是,肉類烹調時要少用油,烹調方法要更好,避免煙熏、油炸和產生過多的糖化蛋白產品。
4.痛風患者
海鮮和動物內臟含嘌呤較多。雖然瘦肉精中嘌呤含量不高,但積少成多,不可隨意使用。所以痛風患者要限制吃肉。同時,肉類攝入過多會引起尿液酸化,尿酸溶解度低,更容易在體內沈積。
5.濕疹患者
濕疹是壹種刺激性皮膚病,紅肉中大量的飽和脂肪酸可能會加強皮膚過敏反應,從而加重病情,因此宜少吃肉。
6.有體臭的病人
這類患者如果攝入過多蛋白質,代謝產生的尿素會從汗腺排出,被細菌分解,加重狐臭。壹般吃肉多的人味道比較重,吃肉少的人味道比較淡,跟這個有關系。
7.腎功能受損的人
雖然肉類是壹種營養價值很高的蛋白質,但為了減輕腎臟的工作負荷,腎病患者蛋白質的攝入量應略低於健康人,且必須與腎臟的排泄能力相適應,必要時應暫時停止肉類。
8.心血管疾病患者
研究證實,吃太多紅肉會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紅肉飽和脂肪酸比例大,膽固醇含量高,對控制病情不利。應少吃排骨、肥牛等。,而用魚和豆制品代替。
9.過敏患者
有些人對牛羊肉有慢性過敏癥狀。如果發現他們對某壹種肉類有慢性過敏癥狀,至少應停止食用3個月,嚴重者超過1年,再試探性食用,確認無不良反應後,方可將該種肉類納入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