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我給她講了“阿膠二三事”。
首先是關於阿膠的補血功效。這種效果在唐宋以後被人們所認識。《本草經》中說“補肝益血”,李時珍甚至在《本草綱目》中說“最重要的是補血生津”。唐宋以前,阿膠只認為能滋陰甚至補氣,並沒有直接提到補血的作用。
藥理研究表明,由馬科動物驢的皮制成的膠棒,主要由膠原蛋白及其水解氨基酸組成,能增強骨髓的造血功能,為血細胞的生成提供物質基礎,因此具有良好的補血作用。由於阿膠能增強骨髓的造血功能,人體內具有凝血功能的血小板的含量也能增加,所以阿膠能補血止血。
其次,阿膠貫穿了人們理解中的古今功效——滋陰潤燥。《名醫別錄》說主要是由於“勞瘦,陰虛”,可用於各種陰虛證,如肝、肺、心陰虛或陰血虛。但古代本草強調阿膠對肺虛有顯著療效。楊世英說阿膠性平,為肺經之要藥,《湯藥本草》也說“肺虛極損,咳嗽流膿不補阿膠”。在這些情況下,肺虛是因為陰液甚至是陰血。所以中醫教材在總結阿膠的功效時,往往稱之為“滋陰潤燥”。
阿膠在現代有很高的養生地位,是壹種有血有肉的產品,制作過程費時費力,百姓也很喜歡。但是,阿膠並不適合所有人,也不適合每個階段。比如壹般的產婦,久病體虛的患者,術後恢復的患者,在醫生的指導下定時定量服用,效果很好。
但是,阿膠本質上是油膩的。對於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的人來說,單獨服用簡直就是重錘。脾胃不能有效地發揮自己的運化能力,吃進去的阿膠不能被身體吸收為己用,對身體是很大的負擔。
然後脾胃虛弱,氣血生化不好,但是以血虛為主的人不能吃阿膠?阿膠是補血的必備藥物,補血的作用不是壹般草藥能比的。如果血虛明顯,只要配伍得當,即使脾胃虛弱也可以服用。黃芪是黃金搭檔之壹。阿膠養血,黃芪益氣。當他們在壹起時,他們的健康益處是什麽?很多人不知道。黃芪善補脾胃之氣,《日華子本草》載“黃芪可助強筋壯骨,長肉補血”。加上阿膠,可以打造“肉身”。
但是黃芪的氣也是滯的。黃芪和阿膠壹起泡水的話,用量不要太大。黃芪10-15g與阿膠1-3g搭配更合適,所以給脾胃時間去適應,對強身健體更有效。現在的阿膠壹般都是用麥芽糖炒,以提高口感和功效。用黃芪泡的時候,放點陳皮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