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紅樓夢》向我們傳達了怎樣的愛情觀和價值觀?

《紅樓夢》向我們傳達了怎樣的愛情觀和價值觀?

讀過或沒讀過《紅樓夢》的人都應該知道,《紅樓夢》充滿了消極的虛無主義價值觀。從標題就能略知壹二,“到頭來,夢是空的。”好像壹首好歌也是勸世人不要追名逐利,要無欲無求。我記得在書的開頭,曹雪芹寫道:“‘夢’、‘幻’等任何壹個字,都是為了提醒讀者的眼睛,也是這本書的宗旨。”

這樣的人生觀、價值觀對於人生觀、價值觀處於確立期的青少年來說,可能會產生“負面影響”,甚至“誤入歧途”。因為它是文學名著中的傑作,所以我們會習慣性地贊美它。《紅樓夢》雖然很經典,很美好,很有價值,但是作者說的很多事情都是正確的,看事情也很透徹。“妳不能說作者的觀點有什麽問題,他說的很有道理,內容、結構等等都那麽無懈可擊。”但他整體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是可以討論和探討的。

總之,《紅樓夢》中的價值體系是儒道佛並存。

儒家思想是中國的傳統正統,是中國文化的核心,是民族的精神支柱。《紅樓夢》以封建官家為背景,自然受到儒家思想的影響。賈家是歷代書法家之家,信奉儒家思想。在家裏,主人當時對奴婢很客氣。雖然是老流氓,但賈蓉作為少爺,也要恭恭敬敬地叫壹聲“焦爺爺”;壹向威嚴有勢的風是最勢利的。她還想繼續對著服侍過她祖先的鴛鴦狂吠。但奴婢畢竟是奴婢,也要強調尊卑之分。於是在主人家吃飯的時候,姑娘和媳婦雖然站了壹地,但是整個吃飯過程中沒有人敢咳嗽和格格作響,大家都屏住了呼吸。當賈母帶領著賈府所有的女人去清虛關為老人打抱不平的時候,賈母對窮人家的孩子表現出來的惻隱之心,也就體現了“仁”字。於是,賈家在外面立了個牌子,說老少有序,尊卑有別,可憐老弱。可以說是儒家倡導的“仁義之家”。

但如果曹雪芹的筆墨只停留在禮贊儒家的層面上,那麽曹雪芹就不能叫曹雪芹,《紅樓夢》也不能叫紅樓夢。在《紅樓夢》的賈府裏,儒家思想被披上了虛偽的外衣,成了腐化生活的幌子。曹雪芹用他那歪歪扭扭、尖酸刻薄的筆,無情地揭露了隱藏在角落裏的汙穢。

讀過《紅樓夢》的人都知道,秦可卿死後,他的父親賈珍不惜重金為他的兒媳婦準備了壹口珍貴的棺材,棺材是屬於鐘毅王子的,並為他舉行了壹場規格極高的葬禮。這樣的描述實在令人費解。根據儒家經典《李周》的原則,壹個人的等級應該與他的飲食、器皿和服裝的規格相壹致。秦可卿,不管她是什麽背景,都只是養生堂裏的壹個野孩子。但她作為賈府小字輩賈蓉的妻子的身份,還不足以讓她享受太子級別的禮儀規範——這已經違背了儒家的倫理道德!如果再加上秦可卿與父親賈珍的曖昧關系,那就更越軌了——用儒家的話說,這叫“簾不補”。

對比以上內容,儒家思想壹旦被封建統治者所擁有,就成了他們統治的工具——充滿仁義道德,卻在做看不見太陽的活動!我想,也許這就是曹雪芹苦心想要表達的主題吧。於是,《紅樓夢》萌發了反封建思想。

但僅僅是反封建嗎?如果是這樣,不知道《紅樓夢》有多蒼白膚淺!只有在碰撞中才會產生思想的火花,《紅樓夢》才不會僅僅是儒家思想的壹朵奇葩。是的,《紅樓夢》裏有道家思想。

儒道兩家已經令人目不暇接,佛教再參與其中,其思想交融碰撞的盛況將不亞於“百家爭鳴”。

佛教是如何體現的?如果說家裏的大乘佛教只能穿越自己,那麽佛教就是大乘佛教,可以穿越眾生。換句話說,佛教的出現標誌著該書的思想境界已經從悲憫壹人壹國上升到悲憫人類和世界。

“去看歌劇文寶玉的禪機悟”很重要。應該說,把寶玉引向佛法的人,應該是寶釵——這也是莫大的諷刺。寶釵也承認,看道教和佛教的書會改變自己的氣質,但她很會“控制”自己,看了很多相關的書,但也只是為了開闊眼界。所以寶釵無心向寶玉解釋壹出戲《醉在山門口》:“裸人來來去去,無因,忽又分離;哪裏要求單排煙和彩虹,他們任何壹個人都會照著做。”寶玉心裏說“來來去去赤條條無牽無掛”,佛教的種子在他的新書裏生根發芽。這樣看來,寶玉最終出家是合情合理的,何況這也是最好的出路。

“就像壹只鳥把它所有的食物都吃光了,然後扔到森林裏。落在白田裏真幹凈。”壹波三折的紅樓夢,本該是這樣的結局。鑒於主題,這裏就不提偽續了。寶玉出家,賈家倒了,壹個轟轟烈烈的家族倒了,強大帝國的“中國夢”破滅了。

每個時代的哲學命題的終極目標都是上升到國家意誌——而國家意誌就是它的政治命題。哲學和政治密切相關。就在《紅樓夢》出版壹百年後,鴉片戰爭打開了中國的大門。《紅樓夢》中對18世紀強大的大清帝國的反映已經開始表現出悲傷。書中儒釋道三家相互排斥又相互融合的現象,反映了社會矛盾的變化和激化。說到這裏,儒釋道還重要嗎?不管是什麽樣的價值取向,最終都會歸結為關心國運、關心世界、關心人類、關心宇宙的最高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