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鐘
《黃帝內經》指出,肺為祥符之官。在古代,祥符是皇帝的老師,相當於現在的國策顧問。如果從人體內臟的位置來看,高於心臟的內臟都屬於肺,可見其位置的重要性。
從西醫生理學的角度來看,肺是呼吸系統的重要器官,主要負責體內的氣體交換。當肺功能下降時,不僅會影響呼吸系統,還會影響水代謝、血液循環和免疫系統的功能。
中醫比較重視肺,肺不僅負責呼吸功能,也是氣的基礎,掌管全身的氣血運行,等於身體抵禦外邪的第壹道防線。所以只要把肺氣養好,養壯了,自然就不容易被邪藥侵襲,能達到養生的目的。
肺不好,全身臟腑都會變差。
呼吸是人類生存的關鍵。中醫認為“肺主氣,調節呼吸,開竅鼻”,“肺主全身之表,皮毛與大腸為表裏”。臺北聯合醫院中醫門診中心主治醫師吳解釋,呼吸時,肺部通過橫膈膜吸進空氣,呼氣時橫膈膜回彈,體內的廢氣從肺部排出。如果呼吸正常,全身的氣血都會排出。壹旦肺功能出了毛病,吸氣和呼吸功能減弱,就會導致慢性缺氧,形成氣虛體質,變得容易疲勞,全身無力等癥狀。
此外,肺也是肺循環的重要場所。全身的血液會進入肺部的過濾系統,然後回到體循環。它負責交換人體新陳代謝產生的二氧化碳並排出體外,並將氧合後的血液送回心臟再輸送到全身各器官。另壹方面,鼻子和皮膚也是空氣進出身體的通道。如果肺氣受阻,鼻、口、皮膚都會受到影響,出現鼻塞、流鼻涕、打噴嚏、咳嗽、口渴、痰多、皮膚瘙癢、皮疹等癥狀。皮膚受寒的時候,毛孔被凍堵了就會想咳嗽。這是因為寒氣無法透過皮膚的汗毛孔,所以通過咳嗽或流鼻涕(流鼻涕等)排出。).
另壹方面,肺、脾和腎通過經絡彼此密切相關。吳舉例說,當肺氣失去平衡時,排尿功能就會受到影響,而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的人也容易患肺病。論肺與大腸的關系,肺氣失衡會影響大腸的排便功能;相反,如果大腸出現腹瀉、便秘等問題,肺氣的運行也會受到影響,容易出現咳嗽、氣短等癥狀。
養肺清肺,改掉壞習慣
壹般來說,人們認為肺不好,最多就是經常咳嗽,容易感冒,甚至引發哮喘、肺炎。臺北聯合醫院陽明醫院中醫賴榮年指出,從醫學角度來看,“肺不好”的意思就是“肺系統不好”。
賴榮年在門診經常和肺不好的病人打交道,經常人滿為患。他說,很多人往往會忽略“肺不好”這件事,但在中國人10個主要死因中,與肺不好高度相關的疾病占了2201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