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古琴音樂《蘭香劍》

古琴音樂《蘭香劍》

?——皮秀散文

讀壹篇優美的散文,會讓我們感到舒適和美好,就像走進了壹幅畫。有了作者對行走山河的描寫,我心中還是會有很多的遐想和向往。我該怎麽稱呼這種感覺?我當時在場。所以,聽壹段音樂也會有身臨其境的感覺?答案是肯定的,古琴曲《蘭香劍》就是這樣。

?(1)

《蘭香溪》由青年作曲家蘇毅創作,著名古琴演奏家楊青演奏。朋友推薦後,我真的很喜歡,壹天聽二三十遍,也不覺得累,反而覺得無限快樂。聽的時候,總會看到這樣壹幅畫面:

?遠處有從高山上落下的瀑布,在群山環繞的山谷中躍入溪流。它們先匯成壹個鏡子般的湖,然後湖分成幾條小河,壹步壹步走了。整個山谷綠樹成蔭,靜謐而悠遠,白雲在天空中飄蕩,鳥兒在溪邊嘰嘰喳喳。湖水承載著藍天、白雲、山巒的倒影,輕輕蕩漾。雨後天晴,藍天如洗,處處給人以清爽、多彩、悠閑、和諧的氛圍。

?山谷幽深,蘭花叢生,擠壓。和周圍的花草比起來,特別與眾不同。綠色的菱形花,葉子很細,太美了,太安靜了,太美了。微風吹過,蘭花搖曳。空氣中除了泥土的芬芳,還不時有壹種淡淡的,看似不在,難以捉摸的香味。這是什麽?蘭花的香味。這個山谷被命名為“藍香澗”。蘭花是壹種以芳香聞名的花。它優雅美麗,沒有嬌艷的色彩,不顯張揚。它只是低調地生長,淡雅芬芳,無聲無息,很有詩人王維“人去樓空,溪水開落”的味道。

?這就是鋼琴曲《藍香劍》帶給我們的聯想和意境。面對這種情況,如何表達自己的心情?我試著給這首歌添加歌詞:

?歌曲有了歌詞後,我壹邊聽壹邊低聲唱,頓時有種與歌同在、身臨其境的感覺,對歌曲營造的意境有了更多的理解。

?在幽蘭谷,我們何不坐下來,喝壹杯清茶,撫弄壹把琴,看雲卷雲舒,花開花落?當琴弦的節奏隨風蕩漾在湖面上,我們的心就會像小溪壹樣,變得非常美麗而簡單,不急不燥,平靜而舒適;當天、地、人、鋼琴、旋律完全融為壹體的時候,我想我們的手指不僅僅是在戲弄風和水,而是在撫弄壹個被放逐到山林的靈魂,不是嗎?

(2)

?帶著這樣的喜悅,我把歌詞發給了好朋友。他出生在四川,比我小,但是很有理想,很有感情。早年在老家工作,後來在沿海城市打拼,出國幾年。回國後壹切順利,工作上了壹個臺階。後來聽說他在學古琴,我由衷地為他高興。因為“琴、棋、書畫、詩、酒、茶”是人生八大雅事,而琴是八大雅事之首。能學鋼琴的都是高雅的。

?我已經很多年沒見過他了。我知道他壹切都好,但還是忍不住時不時回想起過去,還有他對別人熱情真誠的態度,謙遜低調。每次想起這個好朋友,腦海裏浮現的第壹個場景就是他壹個人坐在書房裏,靜靜的彈著鋼琴,鋼琴聲無處不在,也在窗外...

?印象中,他學彈的第壹首曲子是《奈奈》,悠揚清新,非常優雅。後來才知道“壹乃”指的是船槳的聲音或者是漁民的號聲。曲子出自柳宗元的古詩《漁父》,“壹老漁父在此過夜,西崖下,蕭香焚楚而竹。煙霧消失了,日出時看不到任何人,只有他的槳的嘎吱聲留在青山綠水中。我轉過身來,看到波浪像從天上來壹樣,懸崖上的雲壹朵朵漫不經心地飄來。”屈子表達了壹種追查漁樵,寄情山河的情感。

?煙霧消失了,日出時看不到任何人,只有他的槳的嘎吱聲留在青山綠水中。這麽多年過去了,他的鋼琴技巧現在壹定達到了更高的水平。我是外行,需要先把字發給這位好朋友核對壹下。

?很快,回復來了。他提醒說,最後壹句可以從“淡淡的琴聲震我心”改成“淡淡的琴聲洗我心”。壹個“滌”字真的太妙了,讓字的意思立刻鮮活起來,也符合練級的規律。畫龍點睛,真的令人佩服!

?壹個人無論走多遠,都離不開家鄉,離不開親人。所以他家鄉的山、水、人、雲、月,都是我們心中不可分割的感情。其實每次聽《藍香劍》,我都會想起這位好朋友,想到他多年後回到了故鄉,在蜀中的大山裏閑坐,彈琴唱歌,身邊都是青梅竹馬。雖然大家都不再是少年,法華也加入了白絲。見面後,他們還是那麽善良,那麽熟悉,那麽天真。過去的時光仿佛又回到了眼前。現狀怎能不令人振奮?

?那麽,如何表達這種美呢?我想,也許獲得這份友誼的最好方式就是舉杯,拉琴,唱歌,壹醉方休。沒想到朋友也有同感,因為他從千裏之外送來了這樣的祝福:“山中三五好友,泡壹壺清茶彈琴作詩,最是美妙!”從這個角度來說,朋友之間是有聯系的。

?如果問鋼琴曲《蘭香劍》的蘭花在哪裏?我會毫不含糊地說,我的朋友是山谷中最美的蘭花。

?後來,我把歌曲發給了其他朋友。大家都很開心,非常感謝大家推薦這壹塊。其實應該感謝第壹個推薦這首歌的朋友。

壹個好朋友,老家在北大荒,小時候在農村受知青教育,學會了識譜,還專門為這首歌寫了簡譜。不到1小時就產生了。這真是天才之舉!我可以邊聽邊譜曲,對我來說無異於登天。

?白哥也給出了極其寶貴的修改建議。我原來的壹句話是,“就算有心有詞,也是窮,所以醉了。”。風也是琴,月也是琴。琴聲幽幽,洗滌我的心。"哥哥說:"因為風和水都有聲音,沒有弦樂琴,所以能入耳,與音塵並列。但若醉於山水自然,人物專壹,亦可對應下句。請正直。“光看這些建議,就知道師兄的水平和境界有多高了。我立刻遵命,修改為“我窮就算有胸意,所以我醉了。“風也是琴,水也是琴。琴聲幽幽,洗滌我心。”

其他朋友也用不同的方式表達了對這首歌的喜愛。有人發演講稿,有人朗誦,有人跟著歌唱,有人壹大早就聽著歌去散步,感覺特別輕松...

?壹首音樂能帶給我們如此多的快樂、靈感和思考,真是太棒了。難怪孔子聽了邵的話,不知道三月肉的滋味!

再次向作曲家蘇毅和著名古琴演奏家楊青致以深深的敬意,感謝他們默默的陪伴。期待他們後面有更多的新歌!

(3)

借此機會,我們來談談蘭花為什麽會成為“花中四君子”之壹,蘭花文化為什麽會流傳千年。

孔子是中國古代第壹個愛蘭花、歌頌蘭花的人。相傳春秋時期,孔子周遊列國10余年,不受諸侯重用。他回魯自衛,過了隱谷,見獨壹無二,嘆了壹口氣:“復蘭本該是王者之香,如今卻獨壹無二,與眾草相融。比如還賢惠的,生不逢時,和卑微的丈夫發生關系。”於是停車,援琴唱歌,托蘭不幹了,英年早逝傷了自己,作《藍藍曹》:

?"...輕輕吹,帶著陰雨。我妹妹今天嫁到了鄉下。真是天堂,不是它的位置。快樂九州,居無定所。世人解釋之,吾不知聖人也。等妳老了,妳就有決心了。”

孔子不僅喜歡蘭花,還創作了歌頌蘭花的鋼琴曲《曹蘭》。鋼琴曲充滿了淚水和辛酸,表達了孔子雄心勃勃卻無法實現的心情,而音樂中的蘭花就是寄托。從此,“蘭為王香”成為高尚道德和謙虛的象征。“蘭之質,蘭室,空谷幽蘭”等詞都出自孔子的故事,為後人所稱道。

屈原是把蘭花文化推向高位的第二人。楚襄王聽信小人讒言,兩次流放忠君愛國的屈原。他回到貴州老家(今湖北秭歸縣)後,常常徘徊在響水河畔,感嘆“修遠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以求有朝壹日再報效國家。後來,王懷繼承了王位。他不聽屈原的勸告,被邀請到秦國定居。他被困住,被俘,楚死了。隨後,屈原也投汨羅江自盡。後人為了紀念他,會在每年的五月五日賽龍舟,投棕籽餵魚,以救屈原,寄托哀思。這就是端午節的由來。

屈原和孔子壹樣熱愛蘭花,他在《離騷》中多次表達了對蘭花的敬仰之情。“滬江與碧芝離婚,秋蘭認為她值得欽佩。”是他寄托了對君主的忠誠和愛國之心,以及對拯救世界的熱愛,並以蘭花作為紀念,以保持自己高潔的情操。雖然被流放,但屈原堅持種蘭花,勤於勉勵自己,日夜不懈怠。“走路時要靠近長滿辣椒的地方,以此激勵自己時時修身,不隨大流。”“綠葉開了,開了”、“秋蘭開了,綠葉開了,紫莖開了”等名言廣為流傳,使“蘭”成為“君子、德、美、美人”的代名詞,從而使“蘭”留下了自己的植物特色,成為壹種文化符號。

如果說孔子和屈原是蘭花文化的創始人,那麽後世的智者都以蘭花為友,以蘭花為勉,從而進壹步豐富和發展了蘭花文化。提起“籬下悠然望南山”這首詩,我們馬上會想到東晉詩人陶淵明。三鬥米不低頭,毅然棄官回鄉采菊養蘭。“蘭花長在前庭,對微風有熏蒸作用,風就會消失。回頭見。”這種誇蘭花的行為難道不是對自己的壹種鞭笞和鼓勵嗎?

李白感慨道:“孤蘭生幽園,多草毀。”。雖然春日艷陽高照,卻為秋高氣爽的月亮難過。霜降早,綠不敢歇。如果沒有微風吹過,誰來送香味?“這不是明擺著李白拿自己和蘭子比嗎?

蘇東坡壹生坎坷,幾度被貶,但他仍樂觀地說:“聞風聞香,不見彭哀”;魯倫直接把蘭花比作君子,“美人比香草好,君子是芳香的蘭花”。

清代,鄭板橋留下了大量的藍畫和詩詞。“壹竹壹蘭壹石,有關節,有香味,有骨氣”不僅成為個性的象征,也將人的性格和精神滲透到蘭花中。這種強烈的象征意義,在文學藝術史上寫下了濃重的壹筆。

“梅、蘭、竹、菊”被譽為“花中四君子”。梅子,冷傲,是堅忍不拔的象征;竹子,細長挺拔,入冬後自有壹番美,是不卑不亢的人格象征;菊花,美麗淡雅,花朵雕謝後才開始綻放,不與眾人爭寵,所以象征居家的高尚品格。那麽,蘭花有什麽特別之處呢?

?就植物形態而言,蘭花是“葉常青,花芳香自然”。清氣、清色、清氣、清韻,不精致華麗,高貴謙和、精致脫俗,給人以高貴典雅的美好形象,這是蘭花的本性;從人格的象征意義來說,“蘭生在壹個山谷裏,不是因為沒有人而不香;君子修德,不等於窮而變節。所以蘭花被譽為花中君子。

?從上面的故事中,我們很容易認為鋼琴曲《藍香劍》屬於抒情歌曲。它不僅是對大自然的深切贊美,更是對壹種高貴脫俗的人格魅力的贊美和傳播。這是這首歌的形象。

(4)

?如果妳喜歡這首歌,不妨試著唱壹下;如果妳已經不知不覺地陶醉了,就會步入“問鳥為何委婉,河蘭已睡”的境地;如果妳心中有無限感慨,又不知如何表達,只覺得有壹種“風也是琴,水也是琴,琴聲幽幽洗我心”的悠然之意,那麽妳就會找到心琴合壹的感覺。

?什麽是心琴合壹?用手指彈奏和弦和嘴裏的單詞沒有什麽尷尬和遲緩的。都是發自內心,隨心所欲,隨心所欲,隨心所欲,無言以對,壹下子就出來了,唱起來感覺特別舒服,特別開心。也許這就是心和琴的統壹。

?壹個例子可以很好地說明這壹點。在三國爭霸的時代,龍符致力於南洋,並等待了多年的智者大師。後來終於受劉備三顧茅廬之邀,準備出征蜀國,實現報恩天下。臨行前,諸葛亮心中充滿悵惘,忍不住彈琴吹口哨:

?茅廬兼顧三件事,推崇縱橫之論。

?遇到半生的知音,刺人很深。

?明朝我帶劍去,羽扇去收塵。

?龍,龍,雲,

?壹聲長嘯可以放松胸部。

?來來回回是我的夙願,

?我的余生都是農民。

?清風明月入懷,

?猿鶴,在妳觸摸鋼琴之前聽我說...

?這種誌向,心琴合壹,圓滿完成後回鄉務農的期待,是多麽的深刻!如果我們是當時的諸葛先生本人,我想妳在嘆息著告別家鄉的時候壹定淚流滿面。這就是音樂的魅力。可惜諸葛亮想法粗糙,壹生努力,卻遇到了幫不了他的竇。結果他53歲死在五丈原,留下了“還沒來得及征服就死了,英雄從此在衣襟上哭泣”的遺憾!

?事實上,音樂和文學作品壹樣,是情感表達和文化傳承的載體。鋼琴曲《藍香劍》像壹篇優美的散文,釋放出壹種關懷山川、悠然悵然、似聖人的精神。

?蘭花質量高,佩蘭價格貴。最後祝各位朋友都能愛蘭,做壹個有品質的人,做壹個高尚的人,做壹個脫離了低級趣味,對國家對社會有益的人。或許,這就是鋼琴曲《藍香劍》給我們最大的人生啟示吧。

?附:古琴音樂《山水間》

古琴音樂聽雲

古琴音樂《長相思》

笛子《春花秋月夢》

藍湘劍:楊青(演奏)、蘇毅(作曲),收錄於專輯《半山聽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