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我們掌握了語文學習方法,即使離開了課堂學習,仍然可以運用到其他的知識積累中,這對我們以後的工作、學習、生活都將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是的,語文教會了我們追問生命的真諦,不知不覺樹立了人文關懷的意識,讓我們知道了壹個時代的青年所肩負的責任。我也開始學會用獨立思考和富有想象力的創造力來提升自己,深信學好中文可以讓我終身受益。
擴展數據:
著名學者的大學語文觀
陳元
陳遠老師在輔仁大學的時候,親自負責壹年級的漢語教學,在課堂上帶頭。那時候有些理科生大壹就不認真學語文了。王老師親自動員並提出,理科生如果缺乏深厚的語文功底和文字表達能力,其科研成果無法順利表達。
陳遠老師經常說他教不了語文。他怎麽教歷史?不懂中文的人怎麽看史書?他大壹就親自教語文,選修中國歷史的課程。直到20世紀50年代,盡管他越來越受歡迎,年齡也越來越大,他還是堅持了下來。
溫如敏
我認為《大學語文》主要是激發和培養學生對語文的興趣,即對民族語言、文學、文化的興趣。特別是讓過去可能在應試教育中失去的興趣復活,讓學生體會到語文和人文的美,培養對民族語言文化的親近感和自豪感。興趣的培養要放在重要的位置。
同時也不要忘記“大學語文”或“語文”,它具有綜合性和工具性的特點。我們應該在課堂上借助“語文”能力進行讀寫訓練。我不太贊同《大學語文》應該是壹門普通的文學鑒賞課,因為它是壹門綜合性的課程。——文如民,山東大學文科壹級教授,曾任北京大學中文系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