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至日是中國傳統的二十四節氣之壹。從天文學上講,冬季的至日是冬天的開始,這意味著真正的“冰凍”才剛剛開始。
因此,為了更好地度過寒冷的冬天,聰明的人類在冬天的至日上吃喝,這被稱為“補冬”!
吃完油膩的食物,喝壹杯熱茶,感覺就像走在沙漠裏,突然遇到壹片綠洲,讓人神清氣爽!
喝茶不僅可以緩解冬季至日滋補品的油膩,也是冬季養生的好方法。整個冬天可以多喝巖茶大紅袍,紅茶,普洱茶,老白茶。
而且這個時候的武夷巖茶大紅袍已經到了壹年中最好的時候。
但是,如果妳的大紅袍有這五種口味,不管妳花多少錢,最好不要喝!
1,大紅袍帶煙味
在烘焙大紅袍的過程中,如果出現冒煙的現象,就會使茶葉散發出煙味。
這個時候的茶會有煙味。那種感覺就像點燃壹張白紙,然後把燒好的紙扔進水裏,最後把水喝掉的味道。
大紅袍聞起來有煙味,味道變了,還是不喝的好。
2.焦味大紅袍
煙味和焦味是兩種不同的味道。壹個煙熏的大紅袍不壹定有焦味,但是壹個焦了的大紅袍基本上都是煙味。
茶葉產生焦味的原因是烘焙時間過長,或者烘焙溫度過高,使茶葉接近“碳化”。
這時候的大紅袍,哪怕是幹茶的味道,都能感覺到壹股強烈的燒焦味,繩子的顏色也太黑了。
沖泡出來的茶湯像中藥壹樣呈暗紅色,嘴裏有壹種解不開的苦味,還帶著壹股炭味。
有的茶店老板會把這種味道解讀為“火味”,說這是巖茶特有的味道,完全是混淆視聽!
巖茶的“火味”和“焦味”是完全不同的。火味有壹種熟悉的香味,淡淡的,不刺鼻。
但是燒焦的味道明顯是被火燒焦的東西的味道或者是木炭的味道。
燒過的大紅袍基本可以判死刑,千萬別喝!
3.綠色大紅袍
青味也是巖茶的風味,尤其是中、輕火力的巖茶。
中微火的大紅袍,7月底8月初就可以上市了。現在已經四個多月了。如果保存不當,茶葉很容易變綠。
茶葉壹旦變綠,就會有壹種綠色的味道,類似於青草和綠豆的味道。
這種綠色的味道會出現在幹茶和茶湯裏。
剛開始變綠的時候,只能聞到茶湯裏淡淡的綠色氣味,持續時間很短,轉瞬即逝。這個時候大紅袍還在可喝的範圍內,但是妳得盡快喝完。
中後期,幹茶和茶湯會有很濃的青味,會掩蓋大紅袍的原味,此時不宜飲用。
要麽扔掉,要麽再烤壹次。
4.黴味大紅袍
黴味就是發黴的味道。
喜歡書店裏舊書的味道,喜歡潮濕腐爛木頭的黴味,壹次就不想聞兩次。
雖然大紅袍也有陳年茶,而且有“三年陳年,五年入藥,十年丹”的說法,但是保存得當的陳年茶確實有很高的飲用價值,但是不要把“陳年味”等同於“黴味”!
正常陳年茶,茶色緊實,飲之香氣四溢,有淡淡的木質和陳年香味。湯色紅亮如陳年紅酒,入口滑嫩,醇厚甘甜。喝後潤滑生津,喉韻明顯,舌尖噴湧,極其舒服。
這種感覺和黴味完全不同。發黴的氣味是刺激性和令人不快的氣體。可以說,如果“陳腐氣味”太多,就會開始轉化為黴味。
有黴味的大紅袍不僅不能吃,而且對身體有害,只能扔掉!
5.酸味大紅袍
巖茶的“酸味”有兩種,壹種是巖茶天然的“武夷酸”,壹種是制作過程中的失誤或保存不當造成的“問題酸”。
那麽如何區分所謂的“武夷酸”和“問題酸”呢?
武夷酸
巖茶中含有的武夷酸主要是沒食子酸、草酸、單寧和槲皮苷的混合物。
每個品種的含酸量不同。有的巖茶明顯酸,有的不酸,這種酸不會影響茶的原味。
在壹定的陳化時期,陳年巖茶的內容物在轉化過程中也會產生酸味。壹旦過了那個時期,酸味就會消失,這是正常現象。
問題酸
問題酸通常是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
比如,做青前期溫度過高燒葉,發酵過重,做青後未及時攤葉,烘烤溫度下降前直接封葉,導致茶葉含水量過多堆積,形成“悶酸味”。
這種酸給人的感覺就像壹盤青菜,在炎熱的廈門沒有及時放入冰箱保存,產生酸味,讓人聞著難受,難以下咽。
而且巖茶的“變綠”也會形成“問題酸味”。
巖茶吸濕性強,儲存條件差。吸水後容易產生醋酸等異味物質,變成有問題的酸味。
所以,如果妳喝的大紅袍有這種酸味,就不能喝!
在冬天的至日上喝茶,不僅要選對,還要喝對。
大紅袍的味道如上,不僅不能養生,還會對身體產生不良影響。
所以,如果妳覺得自己的茶葉有這些“問題癥狀”,就要引起重視了,寧可丟掉也不要舍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