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是興趣的基礎條件,所以要培養壹定的興趣,就要積累壹些知識。想培養寫詩的興趣,首先要接觸壹些詩歌作品,體會詩歌美的意境,了解壹些寫詩的基本功,這樣可能會誘發寫詩的興趣。可以說,越是知識淵博的人,知識面越廣;而知識差的人,興趣也會差。
4.開展有趣的活動,培養直接興趣。
所謂直接興趣,就是人們對事物或活動本身的外在特征的興趣。對學生來說,這是壹種新的不同的刺激,讓他們在感官上感受新事物或新內容。這種刺激反應是強烈的,但卻是短暫的。每次上新課,學生往往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容易被激發。但自從上了復習課,學生的興趣大打折扣,有的甚至隨著教學的深入和難度的增加而失去興趣。直接興趣是對活動本身感興趣,所以要培養這種直接興趣,就要讓活動本身豐富有趣。比如,有趣的遊戲活動可以激發孩子參與集體活動、體驗社會角色的興趣;創新的教學內容和有趣的教學方法能激發學生學習知識的興趣;生動的課外實踐活動可以培養學生學習實際操作、動手動腦、發明創造的興趣;開展勞動競賽、體育比賽和文體活動,可以激發學生勞動、學習、體育和文體活動的熱情和興趣。
3.明確目的和意義,培養間接興趣。
所謂間接興趣,就是人們對活動的結果及其意義有了清晰的認識之後的興趣。這種興趣是由於認識到了學習的意義和價值,從而產生了學習的狀態。它不僅是理性的,而且與個人取向密切相關。既有長遠的眼光,又有持久的導向,遇到挫折也不會輕易悔改。在教學中,我們不難發現這樣的情況:教壹個班的學生籃球,壹開始表現出很高的熱情,但是遇到相對枯燥的練習,有些學生表現出不耐煩,開始註意力不集中,覺得籃球沒那麽好玩了。但是,參加過籃球訓練,經歷過重要籃球比賽洗禮的同學,並不覺得無聊。反而對他來說學習起來更有挑戰性,能提高技能,覺得有意義。這是直接利益和間接利益的最大區別。間接興趣是對壹項活動的結果或意義感興趣。因此,要培養人們間接的、穩定的興趣,就要讓人們明確活動的目的和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