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頭部直立,身體直立。當出現左右失衡時,就會導致氣血過剩,氣血下降,從而影響人體氣血的正常運行。正如太極拳的口訣所說:“尾垂於頭”,形意拳樁功要求百會與會陰部形成的人體中軸線垂直於地面且對稱。
肩部平坦光滑,肩部放松,手肘前撐,使肩部略向內扣,欲前手。此時,背部水平放平。
藏胸收胸,站樁時不要站高。雙肩微扣,胸部自然向內,這樣可以下到腹部。
後背又平又直,後背又平又直。要求背部要像圓柱而不是球,這樣可以防止脊柱彎曲駝背。腰椎拉直後,背部要平直,脊柱要挺直,尾骨不能左右偏離,保證尾骨的對直和脊柱的完整。
胯部深藏不露,想坐而不坐。大腿根部的彎曲略向內,可以調節腰椎的生理彎曲。
膝蓋屈伸,膝蓋微彎,看似筆直,看似彎曲,大概就像日常站立的角度。膝蓋想彎,大肌肉想直,前屈後伸,曲線求直。加強大腿後側的力量,產生向上的力量,是力量從腳上升的關鍵環節。
腳穩紮穩打,重心在腳跟,前腳掌抓地。身體重量的70%落在腳跟,30%落在前腳。腳尖微微抓地,腳心的彈簧是空的,可以使血液暢通,有利於“肩井穴”發力釋放“彈簧”。
拿下谷道,尾骨向前轉,抱住臀部,肛門微微向上擠壓,達到拿下谷道的效果。
提起玉塔,下巴收攏,提起玉塔(耳後高骨)使百會立於頂上,額頭前傾,脖子向後靠在衣領上,頭頂感覺向上。
前後督,氣息翻滾,下鵲橋,即尾向前,使兩腎後仰,同時挺直腰椎,兩臀肌肉相擁托起谷道,任督二脈下部相連。“上鵲橋”:伸於舌上,接任督二脈上半部。
上緊,前緊,下緊,後緊。
松而不懈,緊而不僵,緊而不過勞,松而不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