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中醫進行保健
1.該吃補藥了。早在唐代,偉大的醫學家孫思邈就曾指出:五十歲以上,四季不可缺補。認為中年以後,沒有進補的季節。壹般來說,進補的時間要掌握以下原則:時令進補:根據不同季節的特點,選用不同的進補藥物。比如冬天以滋補溫補為主,秋天以滋補為主,因為秋天比較幹燥,夏天以清補為主,春天以軟補為主,平補壹年四季都可以用。冬季進補:壹、冬季是封藏令,也是生發之氣開始萌芽的季節。冬季進補,來年開春可防病。所謂冬補,就是春殺虎。二是冬季至日前後,氣候寒冷,各種活動減少,人的代謝活動相對較低;同時,人的胃口很好,容易吸收各種物質。所以冬季進補有利於補藥的吸收。第三,大部分滋補品容易變質,不宜存放,受熱更容易變質。冬季至日前後,氣候寒冷,壹般的補品容易儲存和彌補變質。第四,中藥多為溫性,但冬季對人體陽氣要求較高,損耗較多,需要溫補。隨時進補:有些老年人身體虛弱,但冬季進補顯然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改善虛弱狀態,必須長期進補,不分季節。2.補益原則:總的原則是虛必隨,不管是生理性的還是病理性的,只要有虛就可以補。具體使用中要堅持以下幾點:長期。堅持小額、長期、多次、平衡的原則,做到長流。老年人的枯竭不是短時間內造成的,有些是生理上的,有些是疾病因素造成的。所以,切忌有咬壹口就想吃胖的想法。短時間內大量服用補藥,不僅無效,還會適得其反。只有堅持細水長流的原則,才能從根本上提高身體素質。同時要認識到,長期服用任何壹種或壹種補藥,都有可能導致機體失衡,所以要以維持平衡為原則,進行全面補充。個性。堅持辨證施補,補其所不足,做到進補藥物有的放矢,因人而異。這是壹個非常重要的原則。日常生活中,經常可以看到朋友之間互相推薦某種補品,但是吃了之後,有的有效,有的無效,甚至有副作用。這是為什麽呢?原因是每個人的體質、身體狀況、體弱程度不同,選擇的天然滋補藥物也應該不同。也就是說,進補藥物的選擇壹定要個體化。氣虛則補氣,可用黃芪、人參等藥物;血虛可補血,用熟地黃、何首烏、當歸等藥;陰虛能補陰,用沙參、枸杞、麥冬等藥;陽虛可補陽,可用菟絲子、補骨脂、淫羊藿、杜仲等藥物。氣陰兩虛或氣血兩虛者,宜氣陰兩補,以補益氣血。多樣性。在辨證論治的基礎上堅持全面整合的原則,實際上就是上面說的個體性、期性、季節性的整合。多樣性至少包括兩個方面:壹是取內容的多樣性。因為人的身體狀況隨時都在變化,服用的保健品內容也必須變化,包括季節變化。二是采取形式的多樣性。可以采取包裝良好的保健品,也可以是菜肴、食品、零食、茶葉等形式。服用保健品的個體性、周期性和季節性。個性化就是保健品的消費要因人而異。比如有的人大腦功能明顯下降,記憶力和學習能力明顯下降,反應遲鈍,註意力難以集中。可以選擇有壹定健腦補腦作用的保健品。還有的明顯怕冷,手腳不暖。中醫認為主要屬於陽虛,應選擇溫補性的保健品。但有些人面紅耳赤,怕熱,急躁易怒,口幹舌燥,屬於陰虛內熱,應選擇有壹定滋陰瀉火功效的保健品。每個人的體質和身體狀況不壹樣,表現形式也不壹樣。選擇的保健品自然不壹樣。不要不分青紅皂白,隨意選擇。這是選擇保健品時應該註意的個體原則,也是最重要的原則。所謂臨時性,就是保健品的服用必須根據人體的身體狀況、氣候變化、環境變化等因素,隨時調整和停止服用。這是服用保健品期間必須遵循的原則。人的身體狀況隨時都在變化。如果在服用保健品期間出現感冒、發燒、腹瀉或其他問題,應暫時停止使用保健品。就算保健品對它有很大作用,也應該如此。因為感冒期間,治療以散邪祛邪為主,比如同時服用保健品,壹是浪費,二是怕閉門不出,不利於感冒的治療。同樣,出現腹瀉時,也要止瀉。等到感冒或者腹瀉好了,再開始服用相關的保健品。季節氣候和地理環境的變化也會引起人們身體狀況的變化,保健品的使用也要有所調整。所謂季節性,是暫時性原則的壹個方面。春夏秋冬四季氣候變化非常明顯,對人體影響很大。人們的保健也要隨著季節氣候的變化而調整。保健品的選擇也必須隨著季節氣候的變化而不同。像在多雨的夏天,壹方面氣溫高,氣候炎熱;另壹方面,雨水不斷,濕度大。人在太陽下生活,在太陽下汗蒸,是很難受的。很多人都有所謂的“夏天”,這是由於季節氣候造成的濕熱,脾胃功能不協調,導致食欲不振,精神疲勞,四肢沈重,口黏膩,舌苔厚膩等。因此,夏季應適當選擇具有調理脾胃、祛濕功能的保健品。如綠豆、米粒等。然而在秋天,天氣涼爽幹燥,很少下雨。人體往往會有壹些幹燥的表現,尤其是肺部。因此,秋季應適當選擇具有潤肺潤燥功能的保健品,如百合、銀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