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中醫養生有哪些秘訣?

中醫養生有哪些秘訣?

作為我們國家的瑰寶,中醫藥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當我們頭疼腦熱的時候,首先想到的就是中醫理論中的止痛退燒法。那麽我們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大家都知道的中醫養生秘訣呢?中醫養生有哪些禁忌?

1,中醫養生小貼士

1.保護DNA。隨著人類衰老而變短的端粒(染色體末端)越短,人就越容易生病。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的飲食和鍛煉,可以提高壹種延長端粒的酶的水平,保護端粒。

2.認真做事。壹項長達80年的研究發現,認真負責的人不僅註重細節、有毅力,而且更擅長保健、人際關系更強、事業更成功。

3.交朋友。澳大利亞最新研究發現,廣交朋友有利於長壽。與朋友少的人相比,10年的老年人“交際花”死亡率更低。

4.選擇朋友。許多研究發現,肥胖具有社會傳染性。如果朋友肥胖,妳的肥胖率會增加57%。所以最好選擇生活方式健康的人做朋友。

5.徹底戒煙。英國壹項歷時50年的研究發現,30歲戒煙可增加壽命10歲;在40歲、50歲和60歲戒煙,可分別增加9年、6年和3年壽命。

6.下午睡午覺。午睡有益長壽。壹項涉及24000名參與者的研究發現,經常午睡可以降低37%的心臟病死亡風險。

7.地中海飲食。壹項涉及50萬人的50項研究的薈萃分析發現,以水果、蔬菜、全谷物、橄欖油和魚類為主的地中海飲食可以顯著降低代謝綜合征的風險。

8.吃八頓飽飯。研究發現,日本沖繩居民的長壽秘籍與其多吃蔬菜、低熱量的飲食習慣有關。他們遵循“八分飽”的原則。

9.結婚吧。許多研究表明,已婚人士比單身人士長壽。這與婚姻帶來更多的社會和經濟支持不無關系。

10.減肥。減肥可以降低患糖尿病和心臟病等致命疾病的風險。多吃膳食纖維,經常運動,可以有效減肚子。

11.經常鍛煉。經常鍛煉可以降低患心臟病、中風、糖尿病、某些癌癥和抑郁癥的風險。建議每周適度運動2.5小時。

12.適度飲酒。適量飲酒有益長壽。美國心臟協會建議,男性和女性每天飲酒分別不超過1杯和1-2杯。從不喝酒的人最好不要喝酒。

13.豐富的精神生活。壹項針對65歲以上老年人的12年研究發現,精神生活豐富的老年人關鍵免疫蛋白水平較高,死亡率較低。

14.寬容。長期生氣會降低肺功能,增加心臟病、中風等疾病的風險。寬容可以減少焦慮,降低血壓,讓呼吸更順暢。

15.註意安全。車禍是美國第五大死亡原因。系安全帶等安全措施可使車禍死亡率或重傷率降低50%。

16.保證睡眠。充足的優質睡眠可以降低肥胖、糖尿病、心臟病和情緒障礙的風險,病後恢復更快。相反,每晚睡眠時間少於5小時,會大大增加過早死亡的風險。

17.擅長減壓。研究發現,減壓等生活方式的改變可以預防心臟病。瑜伽和冥想都是很好的減壓方式。

18.人生有目標。日本壹項13年的研究發現,目標明確的人,患風、心臟病等疾病的死亡率較低。

2、中醫養生禁忌

第壹,老了養。

很多人認為保健是老年人的事,年輕的時候不需要保健。其實保健要從娃娃抓起,就像機器要從新時代開始保養壹樣。壹旦部位受損,養生就來不及了,效果會大打折扣。

第二,只有生病了才能治療。

很多人直到生病才體檢。其實保健要以預防為主,平時要定期檢查保養。

第三,餓了就吃。

很多人不吃早餐或者不按時吃飯,是因為不餓。生理學告訴我們,食物在胃裏待4到5個小時後就完全排空了。當妳感到饑餓時,胃液已經開始“消化”胃黏膜,規律的飲食和均衡的營養是養生保健必不可少的物質基礎。

第四,只在口渴的時候喝水

平時不喝水,渴了才喝水,這是很多人的習慣。其實水對人體新陳代謝的作用比食物更重要。感覺口渴,說明身體在壹定程度上缺水。臨床上發現,經常不喝水的人比有喝水習慣的人患便秘和泌尿系統結石的概率更高。

第五,急需安排。

很多人沒有定時排便的習慣,甚至覺得莫名其妙,寧願憋著,對健康危害極大。尿液在體內停留時間過長,容易引起便秘或膀胱充盈過度,糞便和尿液中的有毒物質被人體吸收,導致“自我中毒”。

六、困了要睡覺。

人的壹生大約有1/3的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的,睡眠是代謝活動中壹個重要的生理過程。只有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每天保證不少於7小時的睡眠,才能維持生物鐘的正常運轉。但有些人不按時睡覺,卻無拘無束,不睡覺,甚至困了還堅持。這樣不利於保護大腦,更容易引起失眠。長此以往,會損害生命。

七、累了要休息。

累了之後休息是很多人的習慣。其實累是壹種身體疲勞的感覺,來不及休息。我們要養成不累就休息的習慣,不要過度透支體力和腦力。

八、只有胖的時候。

暴飲暴食、營養過剩和缺乏鍛煉是肥胖的主要原因,而肥胖是可以預防的。現在很多人吃喝沒有節制,胖子隨處可見。當他們胖的時候,他們容易生病。況且目前也沒有理想的減肥抖出。所以,減肥不如防肥胖。不要做減肥,噎著自己這樣的傻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