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堅持人與自然的和諧。
中華文明歷來崇尚天人合壹、道法自然,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自然是包括人在內的壹切生物的搖籃,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條件。大自然養育了人類,人類應以自然為根,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我們要像保護眼睛壹樣保護自然和生態環境,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新格局
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有許多重要特征,其中之壹就是中國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現代化。對此,我們必須堅持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牢固樹立“碧水青山是無價之寶”的理念,動員全社會力量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走出壹條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之路。
2.堅持綠色發展。
以經濟社會發展整體綠色轉型為引領,以能源綠色低碳發展為關鍵,加快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空間格局,把經濟活動和人類行為限制在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能夠承受的限度內,給自然生態留出休養生息的時間和空間,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道路,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全球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支撐。
3.堅持系統治理。
保護生態環境,不能只治標,要註重系統治理。我們需要看到,生態是壹個統壹的自然系統,是壹個相互依存、緊密聯系的有機鏈條。需要用系統論的思維方法看問題,尋求新的治理方式。要遵循生態系統的內在規律,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修復優先的方針,給自然生態留出休養生息的空間;要劃出生態紅線,盡可能保護好生態系統。
4.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
生態環境關系到各國人民的福祉。發展經濟是為了民生,保護生態環境也是為了民生。我們要建設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現代化。我們不僅要創造更多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來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而且要提供更多的優質生態產品來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態環境需要。
5.堅持多邊主義。
氣候變化日益成為全人類的共同挑戰,應對氣候變化是全人類的共同事業。作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參與者、貢獻者和引領者,中國堅定踐行多邊主義,努力構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全球環境治理體系。
6.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
* * *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是全球氣候治理的基石。“發達國家應該拿出更大的雄心和行動,同時幫助發展中國家提高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和應變能力,為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技術和能力建設支持,避免設置綠色貿易壁壘,幫助發展中國家加快綠色低碳轉型。”
人與自然生命合壹思想的意義:
“天人合壹”的理念,汲取了中國傳統生態智慧和人類文明的有益成果,是對馬克思主義人與自然關系思想的繼承和發展,對世界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挑戰、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尋求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具有重要意義。
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深刻把握“天人合壹”理念的豐富內涵:堅持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堅持綠色發展,堅持系統治理,堅持以人為本,堅持多邊主義,堅持* * *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