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蘇東坡是怎麽死的?為什麽蘇東坡吃錯了藥,錯過了人生?

蘇東坡是怎麽死的?為什麽蘇東坡吃錯了藥,錯過了人生?

宋代文學家蘇東坡心胸寬廣,樂觀豁達,自學醫學,註重養生。他本該長壽,卻在66歲去世。他雖然仕途坎坷,歷盡艱辛,卻沒有死於烏臺詩案,沒有死於赤壁貶謫,沒有死於流放海南。但他在回常州養老時,病倒了,吃錯藥而死,著實讓後人扼腕嘆息。

關於蘇東坡的醫案,史料記載詳細,清代醫家常說是“因感暑濕而誤暖自用”,大概是真的。但據考,我認為東坡先生在醫學上的名氣和自負,才是他在吃錯藥、病危後,堅持自我診斷、自以為是,白白斷送了壹生的原因。

首先,蘇東坡當時得的不是不治之癥。那是靖年(公元1101),天氣異常炎熱。蘇軾從海南貶謫歸來,與熱烈歡迎他的大畫家米芾乘船遊太湖。由於他的興奮,他享受涼爽的空氣,喝冰水。他半夜突然拉肚子,第二天身體虛弱,筋疲力盡。這種情況要嚴格禁食肥膩,吃清熱解暑的藥為宜。但蘇軾壹直喜歡吃溫補之藥,甚至選擇黃芪等藥熬粥。更有甚者,三天後米菲設宴。蘇軾赴宴後,病情突然加重,胸腔、膈肌腫脹,然後全身發熱,牙縫出血。此時他依然沒有請醫生,而是自己吃了人參、茯苓、黃等溫補,20多天後才去世。後來醫生認為他明顯是因為熱飲冷飲,大吃大喝而患了痢疾。按照林語堂西醫的說法,可能是阿米巴痢疾。當然,這種病在古代是相當嚴重的。當年劉備的死法是“我當初是病了,但是拉肚子了!”。但那是三國時期,到了宋朝,中國的醫學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所以應該說有藥可以治這個病。那麽為什麽當時蘇東坡沒有得到有效的治療呢?

起初當然是因為蘇東坡自以為精通醫術,習慣自治病。這對於普通的頭疼腦熱是沒有必要的,但是他在病危的時候沒有請高明的專業醫生為他治療,這首先歸功於蘇東坡對自己在醫學上的名聲的自負。

我們知道,古代很多學者喜歡玩中醫,不僅僅是因為中醫的陰陽五行辨證理論對他們的知識很有幫助,還因為中藥的采集加工相當有趣。比如白居易、柳宗元以及後來的陸遊、曹雪芹都喜歡瞎玩這個遊戲,蘇東坡尤其有名。蘇東坡壹生致力於醫學救世,與醫學家交朋友。他不僅學醫,還廣泛求醫。除了學術專著《蘇方》外,還有許多關於醫學的短文。他精於多種藥方,經常給人開藥方。尤其是元五年正月,杭州爆發了壹場嚴重的瘟疫,當地的醫生不知所措。蘇東坡親自開了壹個藥方叫“生三子”,百姓喝藥預防疫病。“活著的人不計其數。”因此,人們歡呼“蘇救民於危難”,壹時名揚天下。蘇軾壹下子成了壹個文學和醫學兼備的跨界專家和學者大師。就在他從海南回來後甚至生病期間,來找他要方子的粉絲還是絡繹不絕(當然也有以此求字的)。這麽大的名聲,蘇東坡當然是固執的,不好意思邀請別人。他自己不肯請別的醫生,別人當然也不敢請他,別的醫生也不敢給他治病。

另壹方面,蘇東坡對自己的醫術過於盲目自信。當他自己服用藥粉時,不僅沒有減輕病情,反而加重了病情。他仍然固執地研究中醫理論,認為自己的藥方絕對正確。他拒絕其他醫生和處方,甚至拒絕服用好友錢世雄提供的特效藥。他居然說:“不愈合就是天堂!”不是我。"於是他躺著等死,只有幾個和尚護著他,把他送到西方。蘇東坡這樣做,固然體現了他淡定的人生態度,是生死順其自然,凡事不可強求,但前提是盲目自信,這就成了悲劇。

我們說中醫理論上有系統的概念和辯證思維,方子湯確實有效,但診斷完全靠聽,聽,問,間接,難以把握。真正做到辨病對癥下藥,需要有長期的臨床經驗才能得心應手。蘇東坡自己也說過“學書是廢紙,學醫是廢人”,意思是要看很多病人才能學醫。東坡先生壹生可謂聰明而迷茫,而迷茫之際,他的人生是處於危急關頭。他當時並沒有考慮這個問題。雖然他學的是醫學理論,知道很多方子,給人開的方子,但是名聲在外。但是,他畢竟是詩文方面的官員,而不是醫學方面的專家。他怎麽可能真的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博學的醫生呢?就算妳多才多藝,在文學、詩詞散文、書法等方面可以獨樹壹幟,也不壹定能越界、越界。更何況,再聰明的醫生也不可能包治百病,看錯了病或者用錯了藥,怎麽可能不出錯呢?

蘇東坡彌留之際,迷信自己對反悟的無知,這實在是不對的。他怎麽能如此確定他開的藥是世界上最對癥、最正確、最明智的藥呢?如果蘇東坡當時不是那麽自負和出名,如果他不是那麽盲目和自信,如果他在病危後能更清醒地面對現實,認識到自己真的錯了,並采用良藥,他大概就不會白死了。

但生死不能重來,蘇東坡以生命為代價留給後人的教訓值得引以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