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壹次,我和媽媽去銀行存錢,銀行人很多。我和我媽排隊等了好久才輪到我們。就在我們走到櫃臺的時候,壹個七十多歲的老人突然絆倒了。壹開始我以為他把什麽東西留在那裏拿回去了,還沒站穩,他就說:“養老保險怎麽領?”
我不開心。很明顯我們先到了。怎麽才能讓他先創業呢?另外,妳已經是個成年人了。妳不明白妳先來後到嗎?但我媽好像是讓著他,什麽也沒說,就把身子往壹邊讓。我媽的行為讓我驚訝,更讓我憤怒。我媽不明白這個道理嗎?我媽好像看出了我表情的變化,悄悄把我拉到壹邊,笑著對我說:“妳是不是有點不開心了?”我用力地點點頭,憤怒地說出了我的想法。我媽的臉立刻嚴肅起來,對我說:“妳錯了。”雖然先來後到是規矩,但他畢竟是個老人!而且他跌跌撞撞的,壹定有什麽重要的事情。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是壹種道德表現,所以壹定要放他壹馬,尊重他。”我只是點了點頭。媽媽的表情終於從嚴肅變成了輕松。”如果妳是壹個老人,妳願意為了這樣的小事和別人吵架嗎?”我不好意思地搖搖頭。這是,老人的事已經辦完了,他在叫我們過去。這時他向我們解釋道:“剛才真的很抱歉,我很著急,讓妳們久等了!”“我笑著說,”不要緊!這不算什麽!”同時也看到了媽媽贊許的眼神。
可見,道德也可以讓社會更加和諧、幸福、快樂。
但是社會上還是有壹些不道德的東西。
最近汶川發生大地震,很多人慷慨解囊。但是,我在報紙上看到壹條負面新聞:“某地區奧運火炬手繞過募捐箱,空著壹只手放在箱子旁邊,什麽也沒捐。”此事在社會上引起軒然大波。是的,他們已經捐了錢,但是有幾個記者沒有拍照,於是就鬧得沸沸揚揚,有指責的,有喊打的,有罵的。經過調查,火炬手再次出發走開。這件事讓火炬手們很郁悶,人們很不解,社會充滿了質疑。這個記者怎麽可以這樣?我感到非常生氣。媒體本該為人民服務,讓人民更多地了解社會,卻報道了這樣壹條新聞。舉報假新聞有什麽區別?這是拿災區人民利益開玩笑,是對火炬手的不尊重,是對社會形象的嚴重損害!實事求是是道德的基本表現,但這個媒體連這個道德都做不到。又怎麽談信譽呢?
這是道德的反面例子。通過這件事,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做壹個現實的人是道德的基本表現,我們應該遵循。
道德是做人的基本素質。我們要捍衛道德,宣傳道德,踐行道德,做壹個有道德的人!==================================
道德是社會中自然形成的行為準則,是獲得他人信任的標準。有些人認為做壹個有道德的人很難。其實只要妳去做,妳會發現其實很簡單。道德就是誠實守信,不貪圖不屬於自己的東西。道德就是在別人有困難的時候伸出援手,幫助他們渡過難關。道德其實離我們很近,近在咫尺。
記得有壹次,我和媽媽坐公交車去外婆家過生日。我壹找到座位坐下,就看見壹個老婦人顫巍巍地上了車。這時,車上已經沒有空位了,老婦人的臉上露出壹絲不情願。我心想:該不該給老人讓座?如果我放任不管,別人會不會說我在出風頭?如果不讓座,老太太失足摔倒了怎麽辦?我的心靈就像壹個小天使和壹個小魔鬼:小天使說:“快給老人讓座,做壹個尊敬老人的孩子。”小鬼子說:“別聽她的。妳讓座,別人說妳出風頭怎麽辦?”另外,坐在這裏多舒服啊。”小天使說,“快給老人讓座。老師不是常說上課要尊重長輩嗎?”“不!”“讓!”“不!”“讓!“這時,我突然想起壹件事:我上壹年級的時候,在校園裏撿到壹塊錢,我把它給了老師。老師誇我是個念念不忘錢的孩子。雖然只是壹塊錢,但它在我心裏留下了深刻的印記...想到這裏,我鼓起勇氣對奶奶說:“奶奶,妳坐這裏。”奶奶感激地對我說,“真是個好孩子。“我的心像蜂蜜壹樣甜。
道德要求我們共同遵守,共同行動。如果世界上每個人都有美麗的心靈,這個社會將會多麽美好!
===================================
我曾經看過意大利詩人但丁的壹句話:“壹個知識殘缺的人,可以用道德來彌補,而壹個道德殘缺的人,卻很難用知識來彌補。”這句話讓我明白了知識和道德的關系,也感受到了道德的重要性。記得剛進小學壹年級的時候,老師差不多明天就對我們說:“做壹個有道德的人。”道德,這個詞也不時出現在我們的課本上。它陪伴了我五年,我時刻提醒自己做壹個有道德的人。因此,我們成了壹對形影不離的好“朋友”。
如何做壹個有道德的人?個人認為,首先要做到“勿以小善,勿以小惡。”三國時期劉備也是這樣教兒子的。如果我們能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嚴格要求自己,那麽我們每做壹件事,道德水平都會得到升華。步步為營,甚至千裏;匯聚溪流,匯成江河大海。要善於從大處著手,從小處著眼,從大處著手,決不能小而無當,小而無當。做壹個有道德的人,要註重培養自己的道德觀念,要註重知、情、意、行的統壹。不能只講動機不顧效果,也不能只根據效果來判斷它的善惡。要註重道德認知,處理好知行關系,註重實際行為的鍛煉,在實踐中增強道德情感和意誌力。
在我們的生活中,完全可以做到的,往往是那些瑣碎的事情,蘊含著道德的真諦。
前幾天我坐公交車去了我奶奶家。車開到壹半,車廂擠得水泄不通。這時,壹個抱著嬰兒的中年婦女又走了過來。靠近車門的壹個年輕人熱情地站起來,主動讓座。只見中年婦女二話沒說坐了下來,然後笑著逗孩子。我在贊許地看了那個年輕人壹眼的同時,心裏也有壹種奇怪的感覺。小夥子給帶孩子的女同誌讓座是理所當然的事,但我總覺得“理”和“當然”之間似乎少了點什麽——中年女性該不該感謝小夥子?付出,不壹定渴望得到回報,但每個人都希望得到認可,從社會認可到壹個人的認可。如果中年婦女對小夥子說壹句感謝的話,相信小夥子心裏會感受到壹種幸福!每個人都要時刻心存感激:得到別人的幫助,不要吝嗇自己的感激之情;得到別人的尊重,也要學會尊重別人。因為尊重他人也是壹種道德表現。
這段時間,我心情沈重,眼睛總是濕潤。因為在歷史的進程中,發生了壹件讓中國人民記憶猶新的事情——四川地震。就是在2008年5月12的那壹天,壹場突如其來的地震瞬間奪走了成千上萬人的生命。看著廢墟和孤兒,作為壹名中學生,我的心怎麽能不淚流滿面?抗震救災,團結就是力量。獻出我們的壹點愛心,溫暖災區人民的心。這時,我放棄了身邊壹些美好的東西,拿出壹個月的零花錢,捐給了災區人民。是的,災區需要幫助,災區人民更需要幫助!伸出妳的援助之手,搭建愛的橋梁。這難道不能體現我們中國人的道德高尚嗎?
其實“道德”就是在別人有困難的時候伸出妳的援助之手。有些人在地震中僥幸生還,他們感受到了生命脆弱的壹面。看著廢墟,有人在喊媽媽。此時,他的母親可能已經不在人世,但他還是要感激母親。面對地震,我們中國人沒有氣餒。面對廢墟,我們仍在努力尋找生命之光。壹天,兩天,直到第七天,生命在不斷地經歷著奇跡。溫總理說得好:“只要有1%的希望,我們就盡100%的努力。是社會給了他們,關愛了他們。”看完這個故事,我的眼睛濕潤了,我有時候會反思自己,是不是應該在父母有生之年多為他們做點什麽。比如給工作了壹天的父母送壹杯茶,給學困生解答壹道難題,在公交車上給老人讓座,把被風吹歪的小樹扶正,彎腰撿起紙屑等等。只要從每壹件小事做起,我們就會成為有道德的好少年。古往今來,世事變遷。雖然時過境遷,時代在變,但道德建設的重要性並沒有減弱,反而與日俱增。我們黨和政府高度重視公民道德建設。人們常說:道德是壹塊石頭,敲出希望之火;道德是火,點燃希望之燈;道德是照亮人生道路的壹盞燈;道德是道路,引領人們走向榮耀。從現在開始,從自己做起,自覺做道德建設的宣傳員、實踐者、捍衛者,做壹個有道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