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梁施工人員數量較多,且施工過程中居住在橋址附近,壹般以臨時建築為住所,不具有永久性,且環境較為惡劣,汙染處理設施不完善。因此,環境汙染主要包括:建築垃圾、生活垃圾、廚房和食堂的食物垃圾、生活用水、糞便等。針對以上方面相應的保護措施是:建立定點垃圾處理,生活垃圾和建築垃圾分開存放,定期清運。其中,生活垃圾應修建防滲垃圾池,避免雨水或生活垃圾殘留水分滲漏汙染地下水源。對於生活用水和食堂汙水,應修建簡易排油池和二次沈澱池,汙水集中排放和處理。對食堂產生的食物殘渣和廁所糞便,應當設置防止汙染物擴散和泄漏的措施,集中收集處理,並采取因地制宜、廢物利用的原則及時處理。同時建議對施工人員進行強化培訓,強化環保意識,預防為主,治理為輔,對環保的環節進行事前控制,從根本上抓環保,確保環保能夠落到實處。從源頭入手,切實做到以人為本,減少汙染源的產生和擴散,從而防止環境汙染因人為原因而擴大。
原材料和輔助材料的2個環節
橋梁建築的原材料有很多種。除了沙子、水泥、碎石、鋼筋等主材外,輔助材料還包括填料、保健材料、密封材料、脫模劑等。橋梁施工中,當高強混凝土的施工強度高於C30混凝土時,對原材料的要求比較嚴格,砂石必須經過篩選、洗滌,達到合格標準後才能使用。這樣洗料就要用大量的水,用過的水必須處理達標才能排放。洗滌材料場地應采取防水、防雨、集中排水和集中處理措施。洗砂、洗礫用水應集中排放,並建設二級或三級沈澱池,並建設中水回用設施,避免水資源浪費。輔材方面,優先選用經濟可靠、技術可行的環保材料,使廢棄包裝和多余材料在使用前後能及時妥善回收。對於脫模劑等材料,應做好相關試驗,優先選擇無毒、無害、無汙染的環保產品。嚴格控制各種原輔材料的進場,是搞好環境保護的根本之舉。做好原材料的儲存工作。砂、碎石、水泥等存放場地應硬化、排水、防雨,易產生塵源的場地應針對季節大風天氣進行遮蓋。
3施工技術環節
由於橋梁施工工藝復雜,僅列出幾個容易造成環境汙染的關鍵環節。在樁基施工中,如果采用鉆孔灌註樁,會產生大量的泥漿,這是工程所必需的,但大量的泥漿會對環境造成壹定的汙染,僅生產壹個樁基就需要50 t左右的泥漿。泥漿中還混有輔助制漿添加劑,如纖維素和碳酸鈉(俗稱純堿)。如果處理不當,會汙染水源,堿化土壤,泥漿的pH值可達l0以上,因此妥善處理泥漿尤為重要。對於泥漿,應設置二次沈澱池進行回收,使用過的泥漿應抽出晾幹。泥漿池處理是加入酸性化學物質,降低泥漿的pH值後覆蓋土壤,恢復表面。由於橋梁混凝土養護用水大多使用油性脫模劑,養護時要用大量的水對脫模劑進行沖洗和稀釋。因此,固化水必須集中回收,簡單處理後循環使用,並建立隔油池分離稀釋後的油混合物,以確保不對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汙染。隔油池應定期清理。用於填充模板縫隙的材料多為膠料和泡沫料,使用後應及時清理,膠料應統壹收集,避免白色汙染和泡沫料被禽、畜食用後死亡。混凝土養護用的薄膜塑料布也要定期清洗,妥善處理,防止二次汙染。對於鋼筋焊接,特別是采用雙面電弧焊時,應註意收集和回收剩余的焊條頭,防止焊條上攜帶的焊劑汙染地表水和地下水。采用閃光對焊和電弧焊時,應註意設置炫目棚,防止光汙染。
4建設周期長
由於橋梁技術復雜,工期壹般較長,需要壹到幾年,所以我臨時占用的時間比較長,預制梁板、儲存梁板、架設支架的臨時占用面積也比較大,所以我臨時占用的時間比較長,影響了生物環境。特別是在樁基、承臺、立柱、蓋梁施工中,需要對河道進行圍堰,改變水流形態和斷面,對上下遊造成人為的環境破壞。建議盡量計算施工用水中的結構混凝土,避免上下遊局部沿海地區因堵塞時間和面積過大而被沖走。同時做好防汛期泄洪準備。對於有洄遊生物和魚類的河流,要做好洄遊通道,保證生態環境不脫節。施工完成後,及時拆除圍堰,恢復原貌,避免造成
二次汙染。臨時占地,應在占地後清理場地,並及時將廢料移至指定地點。改良土壤後恢復。橋梁施工期間,應對原有河岸進行臨時加固,並對河道進行疏浚。如有損壞,必須對受損區域進行恢復,以保證河道的正常運行,減少環境危害。
5施工過程中頻繁使用機械
註意橋梁施工機械,包括鉆(挖)樁、發電機、空壓機、起重機、振動機械及其噪聲和振動效應。
光汙染和尾氣排放也很嚴重。其中受噪聲影響的人群主要是工地工作人員和附近居民,振動受附近構築物影響。尾氣排放和光汙染主要影響周圍環境。因此,鉆孔樁機應盡可能使用液壓機械,施工機械應盡可能使用清潔電能。對於確實需要排放尾氣的工程機械,需要安裝尾氣凈化裝置。夜間應盡量避免高噪音施工,必要時應加隔音屏。對於施工現場使用的強光汙染機械,應避免長時間使用,合理安排工期。對於振動,應設置減震溝等隔離措施。
6施工後的場地清理和復墾。
橋梁施工完成後,圍堰的拆除和施工期間硬化的施工場地和道路已無使用價值。堤岸和堤壩也要恢復延期,河道也要疏浚。因此,環境汙染不容忽視。首先對場地進行復墾,對施工過程中硬化的場地和道路先清除建築垃圾和臺座混凝土,然後進行松土,腐殖質的表土均勻分布,厚度在30 cm以上。疏浚河道時,應註意避免對下遊造成新的泥沙汙染或留下永久性的破壞自然水體的建築垃圾。河道堤防兩側應當根據水利和環境保護的要求進行恢復。場地清理復墾後,應加強對復墾的檢查,確保不形成新的汙染源。以上幾個方面只是作者的建議。關鍵在於把環保意識深入到基層,以人為本,預防為主,讓大家的環保意識增強,環保措施落實到位,發揮相應的作用。只有這樣,才能幫助解決集中的環境汙染影響,最大限度地減少環境汙染的危害,實現公路橋梁期間的環保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