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心理平衡心理健康是健康的壹半,是長壽的精神支柱;克服不良情緒是自我保健的主要內容。隨著現代科學的進步,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越來越重視心理保健,所以有“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動態補,動態補不如神補”的說法。
保持心理平衡,要註意以下幾點:培養積極情緒,調節消極情緒,設定人生目標,量力而行;生活豐富多彩,興趣廣泛,關心公益事業,參加文體活動;生活規律,勞動適度,節欲,淡泊名利;心胸開闊,知足常樂,家庭和睦,廣交朋友;熱愛生活,熱愛工作,老有所學;等壹下。
2.均衡營養合理的飲食和均衡的營養是健康長壽、抗衰老、抗衰老的物質基礎。所謂營養平衡,主要是指總熱量攝入和支出的平衡,六種營養素比例的平衡,三餐之間的平衡。
均衡飲食的基本要求是全面、適度、多樣。具體要求是:食物多樣,以谷類為主;精細搭配,素食搭配;調五味,三餐合理;不偏食,不挑食,不多餐;細嚼慢咽,適當限制。
3.動靜平衡,動靜結合,才能身心安康。適度的體育鍛煉符合“中和”原則。運動的強度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鍛煉時間不宜過長,也不宜過短;也要選擇合適的運動,特別註意運動監督。運動監督的方法有很多種,脈搏測量是壹種簡單可靠的測量運動量的方法。200減去年齡得到最高脈搏數,再分別乘以60%和85%,兩個數就是“理想運動脈搏”的範圍。也可以根據自我感覺來判斷運動量。運動時無心悸、惡心、頭痛、頭暈、胸悶、氣喘或輕微出汗;運動後感覺舒服、開朗、胃口好、睡眠正常,說明運動是合適的。
4.勞逸平衡,勞逸適度,始終走健康之路。腦力勞動也有利於健康長壽。有人提出“生命在於腦運動”,專家學者較高的平均壽命就是壹個證明。因此,除了適當參加體力勞動外,老年人在秦英還用腦,比如讀書學習、看報、學習新知識、研究新技術。有條件的,可以去老年學校或者參加各種文化活動。
5.生活平衡“生活平衡”主要是指生活要有規律。大多數長壽的人生活規律,飲食適度。現代科學認為,人的壹切生物活動都是在生物鐘的控制下進行的。符合生理要求,形成條件反射和節律性生物鐘的規律生活習慣,可以促進機體新陳代謝的順利進行,保證各種生理機能的最佳效果。如果生活不規律,生物鐘運轉不正常,就會導致各個系統的紊亂,人就會虛弱、生病、早衰,甚至死亡。因此,要想長壽,就要按照生物鐘活動規律辦事,養成規律的生活習慣,如定時定量吃飯,按時睡覺起床,定時排便,定時用腦,堅持體育活動,有節奏地工作、學習、休息、娛樂;不要抽煙或喝酒;等壹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