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誼地久天長》在柏林上映時,外媒用了“史詩”(epic)這個詞來形容。應該說導演王小帥是有這種野心的,時代的符號在片中無處不在。從知青回城,打擊計劃生育,裁員潮,出海,到處拆遷,改革浪潮下的中國家庭,有很多精彩的故事。導演從失去獨立性的角度切入,可謂四兩撥千斤。
王小帥以往作品的通病就是敘事過於直白。雖然是青紅和I 11中的壹種文藝風格,但是時間跨度長的電影,壹定要有足夠的戲劇性才能吸引觀眾。所以在《永遠》中,他打亂了敘事順序,采用了很多倒敘鏡頭。即便如此,影片也沒有太多的留白,後半部分又那麽長那麽拖沓,完全是電視劇的拍攝方式。
導演在很多地方設置了懸念,比如開頭的第壹個畫面,年輕的沈浩不時回頭看,好像身後發生了什麽事情。幾秒鐘後,鏡頭移了過來,原來他在看年輕的劉星,這是壹種笨拙的拍攝手法。在劇情設置上,導演先吊足了觀眾的胃口,把王麗雲自殺進醫院和李海燕得腫瘤的畫面剪輯在壹起,最後留下了沈浩的秘密,還有沈默麗的混血兒,但處理方式都是雷聲大雨點小,並沒有預想中的那麽讓人意外。年輕的先是在洗手間冷靜下來,然後在車上猶豫了壹下,然後上樓向劉夫婦坦白了過去。多好的奶奶啊!
更有甚者,沈浩的話基本上暴露了整部電影的臺詞水平,用了好幾個詞“九”和“我感覺身體裏面長了壹棵樹,快要把我撐破了”,低年級小學生用詞造句的水平。王小帥的電影臺詞壹般介於文藝風格和白話之間,字數不多。說得好聽點,就是平淡自然,其實語言很差,沒有嚼勁。
當然,電影最大的問題是導演的創作動機可疑。就像活著壹樣,傅貴的女兒和兒子的不幸的矛頭指向當局和那個時代,這真的讓人感到無奈和憤怒。然而,永遠的方向是模糊的。上半場王麗雲被車間主任兼好朋友李海燕強行拉去引產,是國家機器對個人的傷害,然後劉星被沈浩推進水裏淹死。這是兩個家族的個人恩怨,但到了後半段,故事發展成了兩個家族的恩怨,意味著導演已經從之前對家國時代和個人命運的反思,直接退化為壹部尋求和解的家庭倫理血腥劇,他已經提前原諒了壹切。
出現這種情況並不奇怪。無論是80年代還是90年代,甚至是現在,歷史在王小帥的電影裏都只是壹個懷舊的背景,他內心的知識青年情懷溢於言表。“巴比倫之河”、黑光燈的球、喇叭褲、電鍋、火爐、搪瓷罐等歷史符號,在王小帥的電影中運用得更加巧妙,但不變的是青春的憂傷。
在他早期的電影中,他偏愛“紅姑娘”。在《十七歲的自行車》中,保姆穿著紅色的裙子,紅色的高跟鞋,塗著紅色的嘴唇,是快遞小桂渴望的對象。《青紅》裏,I 11結尾探監的姑娘穿上了大紅色的棉襖,成為年輕的回憶之壹。
或許是年少時的所見所聞太過難忘,或許是之前的失望。王小帥的另壹個執念是展示被玷汙的美麗少女。在《十七歲的自行車》中,高圓圓扮演了壹個跟蹤歹徒的女中學生。在肖劍看來,她是虛榮的。在《青紅》中,壹個當地青年被情欲所困,強奸了壹個他喜歡的女孩,被判死刑。在I 11,壹個知青女孩被強奸懷孕,她哥哥把她殺了。在這些影片中,導演的視角隱藏在壹個瘦弱少年的身體裏,不停地哀嘆,唱著挽歌。
這也是王小帥有禁忌歷史的電影的邊緣。為什麽拍不出那種激蕩人心的力量和情感?因為表面是對歷史的反思,但核心是青少年想當救世主的欲望流。
“好姑娘在受苦”的執念,在王小帥之前的電影裏幾乎蒸發了,在《友誼地久天長》裏卻變成了“好男人在受苦”。對父母的深厚感情和導演有意識的認可,讓影片看起來很不可控。壹方面美化了劉的,另壹方面安排了壹個煽情的大團圓結局,僅限於父母的短暫深情,只能說是可惜了。
雖然劇本和思想損毀嚴重,但《友誼地久天長》還是會在某個時刻擊中人心。畢竟是王小帥的深情之作。劉和住在壹個沒有人知道的海濱小鎮,但他們無法擺脫過去的噩夢。真的是“繞樹三轉,隨什麽枝”。他們是壹群活在回憶中迷失的人。
據說王小帥導演在拍電影的時候,經常被演員的表演弄哭。由劉飾演的和由飾演的憑借這部電影獲得了柏林最佳男演員獎,他們的表演是《永遠的靈魂》。王景春和詠梅默契地傳達了壹種中國式的夫妻關系,彼此冷漠,平淡而滄桑,有壹種內斂的詩意和美感。
成功地將劉的懦弱轉化為善良。他有壹張非常快樂的臉。好在他的八字眉上掛滿了愁容,胡子沒刮,皮膚黝黑,聲音嘶啞。乍壹看,他是壹個勞動人民。
王景春有四個場景讓筆者印象深刻:壹是喝花生,壹開始是美滋滋地喝了壹點酒,後來喝得索然無味,王景春的表情和手勢在不同時期停頓;第二,我兩次背著親人穿過隧道去醫院。第壹次我表現出的是恐慌和茫然的感覺,第二次是“我不能讓她死”的堅定;第三是送走莫莉,“哇”的壹聲哭出來;最後壹幕是當我得知莫莉有了孩子。當時她臉上的表情真的像黃波說的“每壹條皺紋都有戲”,詳細解釋了得失感。
詠梅塑造的王麗雲堅強文靜,演員優秀的形象氣質在壹定程度上將中國傳統女性理想化。影片中,王麗雲說最重的是“我累了”,最動情的場景是反復流淚、流產途中的委屈、手術後的悲傷、下崗時的隱忍、失去孩子後的沮喪哭泣、得知真相時的冷靜、層次分明。這個角色既有令人心碎的柔弱,又有溫柔的母性。詠梅看起來端莊大方,她能處理好自己和角色的感覺。比如曼谷雨季,布衣蘭是壹個有手腕的幹練女強人;《中國式離婚》中,雪莉是壹個獨立堅強的離婚女性;在《刺客聶隱娘》中,她呈現了唐朝的富貴與美麗;在《永遠》裏,她少了知性,多了賢妻良母,真的很難得。
艾飾演的,作者對她的印象還停留在《大宅門》裏。李海燕的性格後期比前期要好。前期他看起來不像是管幾千人的車間主任。可能是因為他的發型,但是到了後期,他已經夠難過了。艾·莉雅在飯桌上看沈浩的眼神,真的是壹個精神瀕臨崩潰的老人的眼神。
沈茉莉給劉和空白的愛情生活增添了壹點張力。畫著紅唇,穿著紅衣的茉莉,依然是王小帥電影裏欲望的投射,但這壹次,拒絕的是主人公自己。齊的表演壹如既往的棱角分明,幾個火辣辣的眼神給了影片很大的力量。
此外,李菁菁、Jacky等成熟演員都很穩重。在年輕演員中,羅伊的表演比杜江的好,至少他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