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請問中國十大名茶的產地,特點,價格?以及貴州名茶的產地、特點、價格?

請問中國十大名茶的產地,特點,價格?以及貴州名茶的產地、特點、價格?

中國十大名茶

中國是第壹個種植茶樹的國家。到了唐朝,茶已經成為壹種普通的飲料。唐代陸羽所著《茶經》三卷,詳細記述了茶樹的形狀、茶葉的起源和制茶過程,被後人尊為“茶神”。

喝茶有很多好處:

1,清熱解渴,興奮解乏。

2、有利於消化。

3、防癌殺菌,有益健康。

茶葉品種分為紅茶、綠茶、綠茶、黃茶、白茶、紅茶六大類。中國十大名茶是:

第壹,西湖龍井茶。“茶之美在龍井”。因產於杭州西湖區龍井村而得名。

二、洞庭碧螺春。“洞庭碧螺春,茶香而醉。”它產於江蘇省太湖之濱的洞庭山。

第三,武夷巖茶。“溪流天下第壹,武夷仙人自古種。”產於閩北秀家東南名山武夷山,與鐵觀音茶壹起被視為烏龍茶中的稀世珍品。

第四,鐵觀音。產於閩南安溪縣。

五、屯溪綠茶。“屯爐”的簡稱,是安徽屯溪出產的炒綠茶的總稱。

六、祁門紅茶。簡稱“祁宏”,產於安徽省祁門縣山區。

七、信陽毛尖茶。產於河南信陽大別山區,又名“河南毛峰”。

八、君山銀針。產於湖南嶽陽君山,以肥芽為原料。

九、普洱茶。以雲南普洱的原產地命名。

十、雲南紅茶。雲南盛產紅茶,精品眾多,因此被稱為“雲南紅茶”。

1,西湖龍井

西湖的美景和著名的龍井茶早已聞名於世。遊西湖,喝龍井茶,是遊客在杭州最好的享受。西湖龍井茶產於西湖周圍的群山之中。其品質特點是:外形扁平美觀,色澤翠綠,香氣清醇,內質醇厚,泡在杯中,嫩綠的芽葉,似出水芙蓉,栩栩如生。西湖龍井茶以“色綠、香濃、味甜、形美”而聞名。

龍井茶的優良品質是由精細的加工工藝形成的。采摘發育初期的1芽、1葉和帶兩片葉的1芽為原料,經攤青、綠鍋炒、回潮、篩選、蒸鍋、篩選分選(去黃片和茶粉)、除塵、入庫等幾道工序。龍井茶的炒制工藝很復雜。根據不同鮮葉原料和不同炒制階段,分別采用“搖、拍、壓、攤、拋、扣、立、抓、壓、磨”十種工藝。看過龍井茶炒制全過程的人都會覺得龍井茶的確是壹件精美的工藝品。

喝龍井茶,用玻璃杯沖泡為宜。向3克茶葉中加入200毫升80℃的熱水。沖泡3-5分鐘後,即可聞香、觀色、品味。

以前西湖龍井茶分為獅、龍、雲、虎、梅五類。“獅”字號產於龍井石峰地區,“龍”字號產於龍井、翁家山地區,“雲”字號產於雲起、五雲山地區,“虎”字號產於虎跑地區,“梅”字號產於梅家塢地區。其中公認獅峰生產的產品香氣品質最好。

甘龍玉峰龍井茶

浙江杭州西湖,三面環山,美如翡翠。在西湖的西南面,有壹個龍井村,四周山峰秀麗,雲霧繚繞,是著名的龍井茶產區。

相傳有壹年,清乾隆皇帝下江南,來到龍井村附近獅子峰下的公戶寺歇息。寺廟裏的僧侶供應當地著名的茶。乾隆擅長茶道。當他看到茶時,不禁大吃壹驚。只見白玉瓷碗中壹片片嫩茶,似雀舌,墨綠色,綠液中有清香。他喝了壹口,只覺得臉頰上香香的,說不出的香。於是乾隆召見和尚,問:“這茶叫什麽?哪裏產的?”和尚回答說:“告訴陛下,這是小廟產的龍井茶。”乾隆壹時心血來潮,走出廟門,只見公戶殿前青翠如染,十八棵茶樹萌出,碧綠低矮,四周山巒起伏如獅。這時,龍高興了。茶名龍井,山名獅子峰,似乎都預示著他的輝煌成就,18是個吉利的數字。而且茶真的是賞心悅目,甘甜爽口,所以乾隆當場就把公戶廟前的18棵茶樹命名為“禦茶”。

從此,龍井茶名聲大振。

2、“碧螺春”

洞庭湖“碧螺春”原名“嚇邪人”,產於蘇州洞庭湖東山碧螺春峰腳下。據《太湖備》記載:“相傳壹千三百多年前,洞庭東山羅比峰石壁間有數枝野茶,為山民所采,香氣異常,故稱‘駭人’。”據陸說,碧螺春是壹種野生茶,生長在洞庭山碧螺峰的石壁上。被當地人發現後,收集起來裝在竹籃裏帶回去當日常飲料。有壹年,野茶長得特別茂盛,采下來的茶葉裝不進竹籃。大家都把多出來的茶葉抱在懷裏,可是茶葉沾了熱氣,聞到壹股奇怪的香味。采茶姑娘尖叫道:“嚇死人了。”

從此,姑娘們采茶不用竹籃,而是抱在懷裏,並把這種茶命名為“恐怖香”。清朝有詩為證:

“這茶是過去少有的,精華不焙。峨眉十五采摘時,清蒸碧玉,壹抹酥胸。纖掛春雨處,滿是乳花。”

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康熙皇帝南巡太湖,江南巡撫羅松贈此茶。康熙皇帝嘗過之後,覺得香味異常,沁人心脾。問問羅松這是什麽茶?羅松回答說:“嚇到人了,還很香。”。康熙帝聽後,認為其名不雅,因其呈深褐色,彎如蝸牛,產於早春,故命名為“碧螺春”。從此,“碧螺春”成為名茶。

品“碧螺春”茶是壹種高雅的品味,要在“質”字上下功夫。如果只是想解渴,蘇打水、可樂、粗茶、涼開水就可以了。為什麽要浪費高價的好茶?如果妳想體會“品”字的樂趣,不妨坐下來捧壹杯“碧螺春”新茶,輕啜慢飲,齒頰間留壹縷清香,漸漸地精神上就達到壹種陶然的境界,大煩惱也就煙消雲散了。

洞庭碧螺春

康熙因江蘇吳縣太湖洞庭山而得名。具有花香果香、清香濃郁、滋味鮮醇、色澤鮮艷的天然品質,被人們譽為名茶珍品。碧螺春茶卷曲呈螺形,白毛外露,銀綠色翠綠,葉嫩,清新爽口。沖泡後白雲翻滾,雪花飛舞,香氣襲人。用溫開水沖泡,仍能沈到杯底。如果茶葉先倒,還是會沈下去,放出香味,展開葉子,所以碧螺春聞名中外。

碧螺春茶葉比較嫩,壹定要及時采摘。春分前後開始采摘高檔碧螺春,清明是采摘的黃金季節。采摘時要壹芽壹葉的采摘,這種葉是剛剛發育出來的,稱為“雀舌”采集的細嫩芽葉要立即進行粗煉,剔除老葉、大葉、變色芽葉。壹斤高檔碧螺春大概是六七萬工人的嬌嫩舌頭,可見時間的深淺和芽葉的細膩純正程度。從采摘、采摘到制作,三個過程壹定非常精細。同樣的鮮葉,因為制作不同,熬制時間不同,品質差別很大。

碧螺春是壹種高檔傳統工藝茶,完全手工制作,揉撚中有炒,炒中有揉。嬌嫩的芽葉和精湛的工藝,使碧螺春形成了色、香、形俱佳的獨特風格。洞庭碧螺春,茶最香。

3、武夷巖茶

武夷山被譽為“東南壹絕”。自古以來就是旅遊勝地。武夷山之所以聞名中外,不僅因為風景優美,還因為盛產武夷巖茶。武夷不僅驚訝於水的奇景,也驚訝於茶的制作奇景。

武夷在唐代生產蒸青綠茶,明末貢茶之後,武夷茶生產有了更大的發展,積累了歷代制茶經驗的精華,創造了武夷巖茶。

茶葉產於不同的地方:閻正茶、榕樹茶和周茶。閻正茶是指產於武夷山中心的茶。其質香、味高、醇厚,巖韻尤為明顯。半巖茶是指產於武夷巖脈邊緣的茶葉,其巖韻略次於閻正茶。周茶壹般指武夷巖畫兩側的崇溪、九曲溪、黃柏溪所產的茶葉,品質較低。

武夷巖茶有獨特的制作方法,精湛的工藝和紅綠茶制作原理的精華。在制作過程中,選擇合適的茶葉品種,嚴格的采摘標準,運用精湛的烘焙工藝。

烘焙巖茶的流程是:萎雕、返青、返青、揉撚、烘焙。巖茶交替做青、搖青、手工制作。將曬青後的茶青放入水篩或搖青器中,不斷翻動,使葉緣摩擦,搖青次數由少到多,力度由輕到重,間歇時間由短到長,反復5 ~ 7次。後期如果青抖不足,會通過拍手來補充。全程8 ~ 12小時。因茶樹品種、氣候、曬傷程度等不同,返青的數量和程度也不同,即“看著返青就幹”、“輕萎輕抖”、“重萎輕抖”。巖茶的烘焙特點是高溫水烘焙和文火烘焙,形成獨特的火力。

武夷巖茶有獨特的風格。“杯小如核桃,壺小如香櫞。每次倒的時候都舍不得咽下去。先聞其香,再嘗其味,細嚼慢咽,善解人意”(隨緣美食榜)。湯的第二個泡泡露出來了。茶湯的香氣從口腔進入,從喉嚨通過鼻孔呼出,連續三次。所謂“三調”,可以鑒別出巖茶上品的香氣。更有“七泡更香”。

4.安溪鐵觀音

“鐵觀音”原產於福建省安溪縣。安溪的鐵觀音制作精良,工藝精湛。壹年四季收獲,谷雨到長夏都是春茶,產量占全年的壹半,品質最好。

采摘鐵觀音鮮葉的標準,壹定是在嫩芽形成芽,頂端葉剛發育成小口後,采摘兩三片葉子。采摘時要做到“五不”,即不折葉、不碰碎葉尖、不摘單片、不摘魚葉和老梗。安溪鐵觀音的制作工藝是經過冷卻、烘幹、冷卻、烘烤、油炸、揉撚、壹次烘烤、二次烘烤、再揉撚、文火慢烤、風選而成。精心制作的鐵觀音茶條緊密打結,茶條卷曲、結實、厚重,呈青腹蜻蜓的頭型,色澤潤澤、沙綠。好的鐵觀音在制作過程中會因咖啡因隨水蒸發而凝結成壹層白霜,這是優質鐵觀音的重要特征之壹。

鐵觀音湯色金黃,濃郁清澈,葉厚而亮,光澤如絲。沖泡後有天然的蘭花香,滋味純正厚重,茶湯醇厚甘甜,入口甘甜蜜香;香味濃郁持久,有“七泡多香”的美譽。

鐵觀音的品鑒:目前在廈門、漳州、泉州、福建、廈門、潮汕及臺灣省,仍沿用功夫茶的傳統飲用方法。可以用小茶具品壹品,先聞壹聞,再品壹品,會突然覺得香味四溢,回味無窮。茶葉放在陶罐裏,開水倒進去。這時候有壹種特別的香味撲鼻而來。只是它從未嘗過嗎哪。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這的確是壹種生活的藝術。

5.屯溪綠茶

“屯爐”是安徽省屯溪綠茶的簡稱。許多茶人把它視為中國最好的名茶之壹。

主產區為安徽休寧、歙縣、實德、績溪、寧國。因歷史上在屯溪加工出口,故名“屯祿”。這種茶是緊湊,均勻和強烈的,綠色和濕潤的顏色。沖泡後,湯色翠綠明亮,香氣濃郁,滋味醇厚。這是中國著名的綠茶品牌。“屯綠”屬於炒青範疇,屯綠毛茶又叫“長炒青”。它的做法起源於制作松蘿皮茶的方法。品種為珍美、龔喜、特珍、玉茶、秀梅、綠片,6色18不同等級。此外,茉莉花、朱蘭、玉蘭花、玳瑁、桂花、玫瑰等花茶都可以出窖。“屯祿”最早出現在國際市場是在明朝萬歷年間(1573 ~ 1620),1913年遠銷歐美國家。曾被譽為“極品茶”、“綠金”。1920年,屯溪經營綠茶的茶商有100多人,有“屯溪船上有客,渡口裝茶”之說。

金槍魚壹直是中國對外貿易中的重要商品,暢銷五大洲50多個國家和地區。

6、祁門紅茶篇

在世界知名的紅茶中,“祁紅是獨壹無二的,特別有魅力。它以其美麗的外觀贏得了國際市場的長期贊譽,被視為茶葉的領導者。

祁宏,祁門紅茶的縮寫,是功夫紅茶中的瑰寶。榮獲1915巴拿馬國際博覽會金獎,被譽為“人群中的佼佼者”、“王子茶”。自100多年前創立以來,壹直保持著優良的品質和風格,享譽海內外。它最大的特點就是充滿了蘭香味,茶葉上有細毛,形狀細長而緊實,第壹批茶葉的長度也差不多。

安徽祁門地區是古茶區,唐代盛產茶葉。當時祁門壹帶產綠茶,制作方法與六安茶相似。清光緒元年,乾縣有壹個叫余幹的人,是個大臣,從福建退休,回老家做生意。看到紅茶很受歡迎且有利可圖,他模仿岷江水系,首先在誌德縣杜堯街建立了壹個紅茶村,並成功試種了紅茶。還有壹種說法是祁門紅茶的變革始於祁門南鄉桂溪人胡。看到當時綠茶銷售不景氣,紅茶賣得好,胡於1976開了日順茶廠仿制紅茶,獲得成功。

祁宏主要出口到英國。在倫敦茶葉市場,祁宏被譽為茶中珍品。每當祁宏新茶上市,人們都爭相購買。

祁宏有壹種獨特的清新持久的香味,國內外茶師稱之為糖香或蘋果香,內含蘭花香,清高綿長而獨特,在國際市場上被稱為“祁門香”。

7、信陽毛尖茶

信陽毛尖茶經常被列入中國十大名茶。信陽毛尖茶因該地而得名。信陽在河南省的南部,那裏有豐富的天然產品。

信陽毛尖茶主要產於信陽西南部的山區。車雲、吉雲、吳韻、田蕓、雲陽、黑龍潭和白龍潭是最著名的茶葉。當地人把這些地方稱為“五雲兩譚”。這裏山高地勢好,終年雲霧彌漫,茶香濃郁,品質上乘。

信陽毛尖茶外形圓潤,色澤翠綠,香氣濃郁,滋味醇厚。在唐代,信陽曾將茶葉作為貢品獻給皇帝。宋代詩人蘇東坡曾說“淮南茶為信陽第壹”,對信陽茶評價很高。

信陽毛尖茶按季節分有三個品種。俗話說:“春茶苦,夏茶澀,秋茶香,舍不得摘”,指的就是信陽毛尖茶的采摘。這種茶壹年采摘三次,分別在春季、夏季和秋季。春茶最好在谷雨前采摘。春茶是綠色的,先苦後甜。夏茶味澀,色黑。千年後采摘的茶葉就是秋茶。秋茶風味獨特,產量低,尤為珍貴。所以有“秋茶好喝,舍不得摘”的說法。“早茶留朋友,晚茶留父母”的民謠,表現了茶鄉人對朋友的真誠,對父母的孝心。春茶和秋茶都是茶中的上品,作為禮品真的很合適。

8、君山銀針

銀裝素裹的“君山銀針”產於號稱八百裏的洞庭湖美島君山(湖南嶽陽君山)。它是由未發育的脂肪嫩芽構成的。芽肥、直、勻,布滿細毛,色澤金黃明亮,香氣清新,茶色淺黃,滋味甘甜爽口。沖泡後,仿佛嫩芽沖向水面,立於空中,再慢慢沈入杯底,形似壹群出土的竹筍,挺立如銀刀。君山銀針是名茶,假貨很多。假銀針有青草味,銀針泡了就立不起來了。

君山有壹口仙井,叫劉壹井。井水的水質很好。用於沏茶釀酒,香甜可口。君山是壹個海拔90米的山島。大小山峰72座,每座山峰壹座,山峰有風景,伴有各種神奇奇妙的故事。銀山環繞,白浪滔天,霧氣蒙蒙。土層深厚肥沃,是茶樹生長發育的好地方。據考證,南北朝時梁武帝時期,茶葉被接受為貢品。相傳君山有48座寺廟,寺廟內有茶園。

君山銀針屬於輕發酵茶,被稱為“黃茶”。它的湯色紅潤清香,喝完只覺得淡淡的清香,對於喜歡茶的朋友來說,真的是壹大享受。

9、雲南紅茶篇

顧名思義,是產於雲南的茶葉,泛指雲南紅茶,又名滇紅。滇紅產於雲南西雙版納、景洪、普文。

滇紅工夫茶,大葉種工夫茶,是中國工夫茶的壹朵新花。它以其飽滿緊實的外觀,金光閃閃的香氣和濃郁的味道而聞名於世。

滇紅功夫的特點是形狀緊實,肥壯雄偉,幹茶色澤深,金光燦爛,內湯色澤鮮艷,香氣鮮長,滋味濃烈爽口,刺激豐富。葉紅嫩亮,中國獨有,是世界聞名的功夫紅茶。

滇紅是世界茶葉市場上著名的紅茶品種。雲南茶分為功夫茶和碎茶兩種。墊江功夫茶又叫滇紅條茶,芽葉豐滿,湯色鮮紅,滋味濃郁,香氣濃郁。滇紅碎茶又稱滇紅分級茶,是近年發展起來的後起之秀,外觀均勻,色澤潤澤,湯色鮮紅。

10,普洱茶

普洱茶是紅茶的代表。普洱茶是由綠茶或紅茶經蒸制而成的各類雲南緊壓茶的總稱,包括沱茶、餅茶、方茶、緊壓茶。使用不同的加工方法,可以制成各種各樣的普洱茶。普洱散茶是由鮮葉經殺青、揉撚、曬幹而成。將普洱散茶蒸壓即可制成方形普洱方茶、碗形普洱沱茶、圓形七餅茶、心形普洱緊壓茶。普洱茶品質獨特,色澤潤澤,香氣濃郁,滋味醇厚甘甜,飲後回味無窮,性質溫和,藥理作用良好。

普洱茶產於雲南西雙版納,生產歷史悠久。據南宋李石續《博物誌》記載,自唐代以來,壹直在西番使用。到了清代,普洱府周邊,也就是現在的普洱縣所產的茶葉,被運到普洱府集中加工再分銷,普洱成為集散地,蒙、康、藏等地的普洱茶因此而得名。

普洱茶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東漢時期,距今已有2000年。民間有“武侯是三國時期丞相諸葛亮遺風”的說法,所以普洱茶的種植和利用至少有1700年的歷史。歷史上,普洱茶是指以“六大茶山”西雙版納產的大葉種茶為原料制成的青毛茶,以及以青毛茶為原料制成的各種規格的緊壓茶,如普洱方茶、普洱沱茶、杞子餅茶、藏式緊壓茶、圓茶、竹筒茶、拼裝散茶等。在長期的生產和銷售過程中,普洱茶的品種不斷更新,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產品。

普洱茶選用優良的雲南大葉種,其鮮葉經過特殊加工。條索肥厚,色澤潤澤或棕紅色,滋味醇厚甘甜,有獨特的香味。普洱茶被認為是壹種保健飲料。醫學臨床實驗證明,普洱茶具有降血脂、減肥、抑菌、助消化、暖胃、生津、止渴、醒酒、解毒等多種功效。因此,海外華僑和港澳同胞往往把普洱茶視為壹種奇妙的保健品。

普洱茶有自己獨特的加工程序,壹般要經過殺青、揉撚、烘幹、堆碼等幾道工序。新鮮采摘的茶葉經殺青、揉撚、幹燥後成為普洱毛青。此時的毛青魅力強大,犀利,卻不連貫。制成毛茶後,因後續工序不同,分為“熟茶”和“生茶”。堆悶熟後就成了“熟茶”。經過長時間的存放,當其口感穩定、幹凈時就可以出售,存放時間壹般需要3 ~ 5年。“生茶”是指生茶不經過堆悶的過程,完全通過自然轉化成為熟茶。自然成熟的過程相當緩慢,至少需要5 ~ 8年。生茶完全熟透後,其香味依然鮮活生動,時間越長,其香味和生命力就會越顯露出來,越穩定,從而形成了普洱茶“做新茶,賣老茶”的傳統。

普洱茶的優良品質不僅表現在香氣、水分、滋味醇厚,而且主要供藏族同胞飲用。遊牧民族的主食是肉。俗話說“三天不吃飯可以,壹天不喝茶不行”,可見普洱茶自古以來就證明了其降血脂的功效。

人們買茶、喝茶,壹般都是求新奇,而不是求陳年。但有些紅茶,如雲南普洱茶、湖南紅茶、廣西六堡茶等,都是香氣好的老茶,香氣差的新茶。當然,並不是說茶越老越好。

貴州茶葉

都勻毛尖

都勻毛尖,又名“白毛尖”、“精品毛尖”、“勾茶”,是黔南三大名茶之壹。據1925都勻縣誌稿記載:“四鄉多產茶葉,尤以產水葫蘆者為多,故亦有密林保護。1915,巴拿馬獲得優秀獎。出口廣東各縣,遠近爭購,惜產少穗。清明至初秋,可以收割。谷雨雨前,茶最好,精的是毛尖茶。”可見《史記》對毛尖茶的產地、采摘時間、產品質量、產銷等都有簡明扼要的記載。

毛尖茶的技術在歷史上幾乎失傳。通過在1973都勻茶場調研,成功試制出毛尖茶新品種,讓這壹古老的茶葉重新煥發光彩。1982在全國名茶鑒定會上,以優美的品質進入全國名茶行列。產品不僅銷往北京、貴陽等大城市,還遠銷日本、香港、澳門等地,深受消費者的贊賞。

毛尖茶產於貴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都勻縣。主產區團山鄉的哨角、哨上、黃河、黑溝、錢家坡的產品質量最好。這裏山谷起伏,海拔1000米,峽谷溪流間,樹木蔥郁,雲霧繚繞,氣候溫和。平均氣溫15.5℃,年有效積溫4915℃。冬天不冷,夏天沒有暖氣。全年降水量1404mm,尤其是春夏之交,細雨蒙蒙,非常有利於茶芽的萌發。

毛尖茶選自當地優良的苔茶品種,具有發芽早、芽肥、毛多、嫩度強的特點,成分豐富。優秀的芽為毛尖茶的品質提供了物質基礎。

毛尖茶采於清明節前後,與都勻縣誌中“清明節至立秋可采,谷雨前收割者說雨前茶最好,精者說毛尖茶”的說法壹致。采摘的標準是壹芽壹葉盛開,長度不超過2.0厘米。通常炒500克高檔毛尖茶,大約需要53000到56000芽。

收獲的芽葉壹定要仔細挑出來,去掉魚葉、葉子和不符合要求的雜質。攤1 ~ 2小時,待表面水分蒸發後油炸。油炸過程分為四個步驟:殺青、揉面、揉面和烘幹。毛尖茶用壹雙熟練的手在鍋裏壹氣呵成的炒。

殺青:鍋溫120 ~ 140℃,葉量500 ~ 700g,以抖為主,抖悶結合,用雙手翻炒的手勢。搖勻,翻勻,徹底殺死。當葉片變軟,香味顯露,降低鍋溫進入揉撚過程。

揉撚:揉撚時間長、用力重是毛尖茶揉撚的特點,是形成毛尖茶濃郁風味的因素之壹。鍋溫保持在70℃左右,用單揉的方法將茶葉左右揉成條狀,靠重力揉搓細胞,達到細胞充分粉碎的目的。當它達到50%的幹燥度時,它被轉移到揉面過程。

揉面提高細度:鍋溫50 ~ 60℃時,將茶葉捧在手心搓在壹起,搖炒至七成幹,改為雙手捧茶,壓茶條,邊搓邊炒,搓炒結合,直至細度立起。當茶葉大約八至九成幹時,降低壺溫(50℃以下),將茶葉攤薄。炒制時輕炒,使茶葉內外幹度壹致,香氣增強。

“三綠三黃”是毛尖茶的特點,即幹茶顏色綠中帶黃,湯色綠中帶黃,葉底綠中帶黃。具體特點是:繩狀緊、細長、卷曲、蓬松、綠、香、鮮、壯,葉淡綠、勻、亮。雪芽香味均勻是真的,不比龍井碧螺春差。喝飄花清新好喝,像神仙壹樣!

(紀)據

遵義毛峰

遵義毛峰是貴州省茶葉科學研究所於70年代初創制的名茶,是貴州省名茶的後起之秀。

有“小江南”之稱的湄潭縣,是毛峰的起源地。湄潭湄江縱貫南北,溪水蜿蜒曲折,縱橫交錯。山高,雨多,霧大,晝夜溫差明顯,土壤肥沃,質地疏松,無機養分和有機質豐富。茶園花木環繞,古柯成蔭。優越的生態條件有利於茶樹的生長。

遵義毛峰以福建引進的優良茶樹品種福鼎大白茶的嫩芽為原料。這種茶具有芽壯、葉肥、毛多的特點,鮮葉富含茶多酚、氨基酸和水浸出物,為形成毛峰茶的色、香、味提供了物質基礎。

毛峰茶是清明節前後采集的。揀貨標準分為三級。特級茶的采摘標準是壹芽壹葉初展或全展,芽葉長2 ~ 2.5厘米。壹級茶的標準主要是壹芽壹葉,芽葉長度2.5 ~ 3.0厘米;三級茶的標準是壹芽二葉,芽葉長度3 ~ 3.5厘米。鮮葉攤涼2-3小時後油炸。

毛峰炒茶技術精湛。工藝要點是“三保壹高”,即壹保色綠,二保絨露不離身,三保苗美完整,壹保香高持久。具體工藝分為殺青、揉撚、烘幹三個工序。

殺青卷:殺青鍋溫度要先高後低。鍋溫120 ~ 140℃時,放入250 ~ 350g攤葉。待芽葉殺青徹底均勻,失水35%左右時,取壺揉撚至茶葉基本呈條狀,微粘手感適中。

幹燥:幹燥是毛峰茶成型的關鍵工序,包括揉撚、揉撚、拉直三道工序。達到蒸發水分、定型、精煉的目的。

鍋溫的控制和姿態的靈活變化是保證成形精度的重要技術措施。鍋溫先高後低。剛開始,鍋溫在80℃左右。隨著水分的流失和成型力的加劇,鍋溫逐漸降低。茶葉幹燥度50%左右,壺溫50℃左右。抓住這個有利時機,用相應的手勢將茶葉拉直、收緊、變圓。當茶條基本成型,有刺感時,40℃左右的鍋溫,輕翻的手勢,是秀芽的技術點,保持芽葉挺完整,幹燥。絨露時,用手將茶葉絞成粉末,攤出鍋外,冷藏保存。

遵義毛峰自1974問世以來連年獲獎,在農企社隊兩個系統的名特優茶評比中名列前茅。1981獲省級科研成果獎,1983獲農牧漁業部優質產品獎。其品質特點是:線條緊細圓直,前苗完整婉約,毛色銀白,色澤翠綠,嫩香持久,湯色綠清,滋味鮮醇,葉色鮮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