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習慣
固定壽命
通過將殼粘附到其他物體上來固定。[2]壹般分布在水深不超過10米的潮間帶和潮下帶。[1]
抵抗
牡蠣也是抵抗力最強的水生動物之壹。在過去的2億年裏,潮間帶多變的環境鍛煉了牡蠣對溫度、鹽度、露天和海域常見病原體的強大抵抗力。落潮出水時,能耐受夏季的炎熱幹燥天氣,同時能成功適應冬季的冰凍天氣,無水也能存活1 ~ 2周甚至1個月。[1]
性轉換
在自然群體中,大多數牡蠣是雌雄同體的,少數是雌雄同體的。牡蠣也可以自發“退化”,同壹個體在不同年份或不同環境條件下表現出不同的性別。[1]
進食習慣
過濾食物。[2]以海洋中的微藻和有機碎片為食。[1]
類型
紀錄片每年春天都是牡蠣戀愛的季節,繁衍方式出人意料。
+
關註28000次播放|02:30
據統計,壹只雌牡蠣在壹個繁殖季節可以產多達4億個卵,而牡蠣的性腺只有在繁殖季節才發育完全。[1]
分布範圍
全球分銷。中國牡蠣資源豐富,是牡蠣的故鄉,利用牡蠣的歷史悠久。早在2000多年前,中國南部沿海壹些地區的居民就掌握了牡蠣養殖技術。目前在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有牡蠣生產基地,主產區有福建、廣東、山東、廣西、遼寧和浙江。其中,牡蠣是最重要的養殖品種。[1]
牡蠣
主要品種
牡蠣是壹種世界性的貝類,已發現超過100種,幾乎所有沿海國家都產牡蠣。日本的牡蠣大多和中國的壹樣。歐美牡蠣主要有食用牡蠣、美洲牡蠣和歐洲牡蠣,總產量居貝類之首。中國從漢代開始用竹子養殖牡蠣,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3]
營養成分
早在1987,日本學者就對牡蠣幹的營養成分進行了深入研究,並與其他海產品進行了比較。結果表明,牡蠣肉富含多種礦物質和微量元素,其含量僅次於黑蛤。遠高於蛤蜊、魷魚、海參等其他海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