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節氣防病

節氣防病

崔乃強

天津醫科大學外科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天津南開醫院外科主任醫師,國家中西醫結合膽胰疾病醫學中心主任。率先提出重癥急性胰腺炎的分期,將胰腺炎的發病機制與西醫病理學相結合,倡導在重癥急性胰腺炎的發病初期和感染期應用微創技術,收到了良好的治療效果,在國內產生了較大影響。腹部外科疾病引起的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采用通裏攻裏的方法治療。

處於夏季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4個節氣。古語有雲“夏有炎,火有寒,風有涼”。這是壹個寒熱交替的季節,人體需要不斷調整和適應。如果調節不當,很容易生病。

天津市急腹癥研究所常務副所長崔乃強教授指出,祛暑祛濕應該是夏季節氣中最重要的養生防病之道。

夏季濕邪困脾,脾胃之氣升降失衡,胃中則氣郁,為失職;脾中失健,清氣不升。

脾胃功能失調容易出現食欲不振、氣短、倦怠、飽脹疼痛等。這裏詳細討論壹下夏季如何養生防病。

養生就是隨季節變化。所以,隨著夏季節氣的到來,人們的飲食、運動習慣、情緒調節都要做相應的調整。

日常生活

到了夏天,自然界的陽氣從宣泄中趨於收斂,人體的陰陽盛衰也隨之變化。

此時,人們應早睡早起,保證充足的睡眠,每天比夏天多睡1小時。早睡可以避開秋天的冷空氣,而早起可以幫助肺部感到舒適。

午睡也是夏季保持健康的壹種方式。午睡可以彌補夜間睡眠不足,有利於緩解秋乏,尤其對老年人。

另外,暑熱過後天氣越來越幹燥,主動喝水很重要,但不宜壹次快速喝大量水,而是多次少量飲水。

同時,保持生活環境的濕度是潤燥的重要壹環。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在家裏種些花或者魚,或者早晚多在地上灑些水,或者用濕拖把擦地。

鍛煉

夏天秋高氣爽,空氣清新。戶外運動是保持健康最簡單的方法。特別推薦戶外散步。

散步不僅可以活動全身的肌肉和關節,促進氣血循環,還可以增強心肺功能,提高人體抵抗力,促進腸胃蠕動,增加食欲,非常適合體質較弱的人。

戶外行走的強度要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調整,速度不要太快。最好保持每分鐘六七十步。妳可以停下來去或者坐壹會兒。

不要覺得累,也不要氣喘籲籲,否則會因為氣血消耗過多而適得其反。

還要註意防曬保護皮膚,飯後不要馬上運動。建議飯後2小時進行戶外散步。

sdfsadf

因為夏季天氣比較幹燥,幹燥容易灼傷肺和津液,所以宜多吃具有滋陰潤肺作用的食物,其中蜂蜜最具代表性。

李時珍《本草綱目》載蜂蜜“清熱補中,解毒止痛”。

蜂蜜具有滋陰潤燥、潤肺補虛、潤腸通便、解毒、養脾氣、悅色的功效。被譽為花中之精,是理想的營養品。

睡前吃蜂蜜可以改善睡眠,使人盡快入睡。

銀耳也是滋陰潤肺的佳品。銀耳味甘淡,歸肺胃經。具有潤肺清熱、養胃生津的功效,可防治幹咳少痰或痰中帶血絲、口幹咽燥、失眠多夢。

此外,還可以吃梨、百合、芝麻、牛奶、鴨肉、蓮藕、菱角、甘蔗等滋陰潤肺的食物。

精神康復

盛夏時節,“宜靜則靜。”

現在是夏天,秋意越來越濃,大自然也漸漸呈現出壹派冷冷的景象。此時人容易產生悲傷的情緒,不利於人體健康。所以在精神調理方面,夏季要註意收斂,做到從容淡定,避免大起大落。我們通常可以做更多的活動,如聽音樂,練習書法,釣魚等。

簡而言之,夏季節氣是夏秋季節的過渡時期。人要順應自然,根據節氣調整養生方法,適當增減衣物,舒緩情緒,增加休息,滋陰護陽。

對於身體虛弱或患有慢性疾病的人來說,在夏季和節氣期間,更應註意保健和預防疾病。

01適當增減衣服,不要太“秋凍”

酷暑過後,氣溫逐漸降低,但及早添衣可以鍛煉身體的抗冷功能,增強禦寒能力。但“壹秋雨壹寒,十秋雨需棉”,“秋凍”也要適度。要堅持“秋凍”,保證自己不被寒冷傷害。

秋季保健講究“天時、地利、人和”。天氣變化平緩或中午氣候較暖時,適當少穿衣服是可以的;但壹旦有強冷空氣活動,氣溫急劇下降或早晚氣溫很低時,就不能盲目追求“秋凍”,而應及時適當地添衣保暖。

另外,“秋凍”也要因人而異,壹些不適合“秋凍”的疾病患者,如心腦血管疾病、骨關節病、支氣管炎等。,應及時添衣。

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骨關節炎等骨關節炎患者從立秋開始就要註意保暖,避免感冒。

02溫差變大,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夏季晝夜溫差大,氣溫不穩定,人們要註意強身防病,尤其是中老年人,血管彈性差,對環境溫度的耐受力差。受到這種冷熱刺激後,全身血管收縮,心臟負擔加重,可增加冠狀動脈痙攣、心絞痛、心肌梗塞、腦出血、腦梗塞的發生率。

這種情況下,首先要註意保暖,根據天氣溫度及時增減衣物。

其次,要加強鍛煉預防感冒,建議天氣轉涼時接種流感疫苗。

用藥也要合理。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在天氣轉涼後應及時隨訪,並適當增加劑量。不要盲目停藥減藥。比如高血壓患者要監測血壓,根據需要調整藥物。

夏天防止蚊蟲叮咬。

進入夏季,天氣轉涼,但溫暖濕潤。這種氣候為蚊子的滋生提供了適宜的條件,所以夏季是蚊子活動的“旺季”,也是蚊媒傳染病的高發季節。

由蚊蟲叮咬引起的傳染病主要有日本腦炎和瘧疾。

瘧疾,俗稱“感冒發燒”“蕩秋千”,有壹首民謠:“八月粟黃,蕩到床上,十人有九人病,無人送藥湯。”這充分體現了瘧疾對人們健康的危害。

此外,蚊子還會傳播絲蟲病和登革熱,對人體健康有害。

預防以下消化外科疾病

脾心痛(急性胰腺炎):

是指急性上腹痛的劇烈疼痛,伴有惡心嘔吐、發熱、尿澱粉酶增高。

西醫的輕癥急性胰腺炎就屬於這個疾病範疇。

胰腺炎的病因受多種因素影響,常見的原因有飲酒過量和膽道疾病(主要是膽結石)。

膽管擴張(膽石癥):

是指由於膽中氣滯、膽氣郁結而引起的以右脅脹痛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疾病。

膽脹是肝膽疾病中的常見病,其臨床表現與西醫的慢性膽囊炎、慢性膽管炎、膽石癥相似。

膽脹多發生在40-65歲人群,女性多於男性,肥胖更為常見。

腸癰(急性闌尾炎):

是外科常見的急腹癥,常因飲食不當,生氣焦慮,濕熱毒困腸內所致。臨床表現為持續性右下腹疼痛、肌肉緊張和反跳痛。

中醫治療本病以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疏裏攻裏為主,西醫治療以抗感染和手術切除為主。

總之,夏季要參加健身活動,加強體育鍛煉,以調心養肺,改善內臟器官功能,有利於增強各組織器官的免疫功能和機體對外界寒冷刺激的抵抗力,增強心血管系統的功能,提高大腦皮層的靈活性,使人保持頭腦清醒,精力旺盛。

此外,還需要調整飲食,註意衛生,以清淡為主,不要暴飲暴食,增加維生素的攝入,從而有效排除人體代謝產物,增強胃腸功能,避免消化系統疾病的發生。

文/微信微信官方賬號“科普醬紫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