鯽魚的養殖方法(1)池塘成魚養殖技術;
鯽魚在池塘中養殖,主要采用成池混養、魚種池套種、親池套種、池塘主養四種養殖方式。
1.成魚池混合養殖。成魚池混養鯽魚,青魚、草魚、鰱魚、鱅魚、鱅魚、鱅魚、鯉魚混養。應該放養大型魚類。放養時間宜早不宜遲,就是冬天放養比春天放養好。放養密度為每畝水面150 ~ 250只。其他魚類的放養規格和數量根據需要確定。鯽魚養殖池塘要求不高,壹般面積0.1 ~ 2公頃,水深1.5米的池塘即可。池底最好有10 ~ 15 cm厚的淤泥。按常規方法進行池塘的清洗、消毒和施基肥,成活率可達80%左右。經過200天左右的養殖,大部分個體體重在200克以上,每畝水面產量達到20公斤以上。
2.池塘主要是養的。池塘養鯽魚所需面積0.1 ~ 0.2公頃,水深1.5米以上,池底有10 ~ 15厘米的淤泥。村前村後有生活汙水的池塘更適合養鯽魚。放養魚類前壹周用生石灰清理池塘,消毒後2-3天註水。註水時,在進水口用篩網過濾,防止野生魚類進入池塘。65,438+0,500每畝水面5.0 ~ 6.5cm的鯽魚越冬魚或當年孵化2000尾大魚苗,40% (600 ~ 800)的草、鰱、鱅魚越冬魚。備貨時間宜早不宜遲。日糧精料,輔以施肥和養殖水質。精料年投餵量相當於彭澤鯽預估產量的2.5倍左右。采用定點投餵,每天投餵量視魚的生長情況、天氣、水溫和魚的投餵強度而定,根據水質情況適時施肥或添加淡水。壹般管理水平下,當年可獲鯽魚200公斤,平均每尾重1.50克,另可獲草、鰱、鱅魚200公斤。由於優質魚比例高,其凈利潤也高於其他養殖模式。
3.魚苗池中套養鯽魚。草魚、鰱魚、鱅魚、鯿魚、鯿魚的魚苗池可以養魚,鯉魚、羅非魚的魚池不能養魚。池塘的面積應為0.1 ~ 0.2公頃,水深應為1.0 ~ 1.5米。池塘的清潔、消毒和基肥施用與常規方法相同。鯽魚嵌套在其他魚苗池中,只能放養當年孵化的魚。備貨時間宜早不宜遲。壹般主繁殖年份孵化的魚轉入冬魚繁殖時,當年孵化的鯽魚應立即放流繁殖;放養規格宜大不宜小,放養密度為每0.07公頃水面150 ~ 220只。當年孵化的其他魚種的放養量、規格和搭配種的比例視生產需要和池塘規格而定。鯽魚魚苗是底層魚類,壹般不影響家養魚種的生存空間,能充分利用水域空間。因此,當年孵化的魚套種在魚苗池中,基本不影響主要魚種的放養密度和出池規格;另外,由於鯽魚主要吃殘餌和池塘底部的動植物,基本不需要增加資金和飼料的投入。在正常飼養和管理條件下,鯽魚魚苗在魚苗池中套種。經過150 ~ 180天的投餵,年底起水標準可達200克以上,成魚每0.07公頃水面可增重25 ~ 40公斤。
4.親魚養殖池養殖鯽魚。在中國南方,家養魚類的人工繁殖生產壹般可在5月中下旬結束。產後親魚的性腺處於恢復期。為了盡快恢復親魚的體力,促進性腺發育,池塘多為集約化管理。在這個魚塘裏,除了安排親魚養殖和其他魚類的搭配,每0.07公頃水面可以投放200條5-6厘米的鯽魚。鯽魚嵌套在親魚養殖池中,放養時間壹般與親魚同時進行,養殖(養殖)方法按常規飼養親魚的方法進行。親魚的培育要遵循性腺發育規律。壹般親魚養殖池的鯽魚在年底的枯塘是捕不到的,只有在第二年交付前親魚精耕細作時才能完全捕獲。經過250 ~ 300天的飼養,每0.07公頃水面可獲鯽魚25 ~ 45公斤,平均體重200克以上。
(2)稻田養殖鯽魚
鯽魚可在土壤肥沃、灌溉方便、保水保肥性能好的水田中養殖。壹般雙季稻連作,單季稻因為時間短,很難達到成魚的標準。放魚前,應根據稻田大小、水源、進出水口等情況,開挖修整田埂、魚坑、魚溝。屋脊要求堅固、水密;魚槽的面積因地而異,從每0.07公頃水面3 ~ 5平方米到20 ~ 30平方米不等。壹般落魚槽占地5%左右,水深0.8米左右。魚溝的數量取決於田地的形狀和大小,有嗎?壹個?字形,?十個?字形,?什麽?字形,?哎?字形和?嘴巴?字體等形式。稻田養殖鯽魚可單獨或混合飼養,放養規格為5.0 ~ 6.5厘米的魚苗效果較好。早稻移栽壹周後可放流魚種,每0.07公頃水面可放流魚苗250 ~ 500尾。不投餵,秋後可收獲平均尾重約100克的鯽魚20多斤。如果投入壹些精飼料,0.07公頃鯽魚的產量可以超過35公斤。日常管理與稻田其他魚類相同。提倡多施有機肥,使稻田富含有機質,有利於鯽魚的生長。同時,做好防逃裝備,防止被洪水沖走。
(3)在小型水庫和湖泊中養殖鯽魚
天然餌料豐富、水質豐富的小型湖泊、水庫適合放養鯽魚,精養或半精養的湖泊、水庫以餌料、肥料為佳。1 ~ 3年,在有旱湖或旱水庫的湖庫養鯽魚,壹般都能達到很好的增產增收效果。由於湖泊、水庫水面比較大,敵魚多,為了提高鯽魚的成活率,盡量養大規格的魚比較好,放養密度為每0.07公頃水面20 ~ 50條。放養時間可以在冬春兩季。每年放水捕魚的高產湖庫,可增加鯽魚的放養量,可按池塘養殖技術管理。在天然餌料豐富、水質肥沃的湖泊中,鯽魚的生長速度甚至超過池塘。那些幹涸2-3年的湖泊水庫,鯽魚的個體重量都在500克以上。
鯽魚外形似小鯉魚,體黑而肥(少數為白色),腹部大,脊部凸起,體長15 ~ 20 cm,流線型(也稱梭形),體高,側平,前半部彎曲,背部輪廓凸起,尾柄寬;腹部圓潤,沒有肉筋。頭短,吻鈍而無必要,鰓耙長,鰓絲細長。下咽齒扁平,鱗片大,側線略彎。背鰭長,外緣平。鰓耙細長,呈針狀,排列緊密,數量為100 ~ 200條。背鰭和臀鰭第三硬刺強,後緣鋸齒狀。胸鰭的末端可以到達腹鰭的起點。尾鰭深叉,背部銀灰色,略帶黃色光澤,腹部銀白色,略帶黃色,各鰭呈灰白色。大的可以重達壹兩斤。棲息在軟泥中可以養胃。三四月份鯽魚粗,魚卵多,味道鮮美。鯽魚是魚類中的上品,生活在池塘、湖泊、河流等淡水水域。根據生長水域的不同,體色也不同。
腹部為淺白色,背部為深灰色。天敵從水面上方向下看,由於黑色的魚背和河底的淤泥顏色壹樣,很難被發現;如果天敵從水面下往上看,因為白色的魚肚幾乎和天空壹樣的顏色,所以很難發現;經常看到壹些描寫清晨的文章?東方出現了魚肚白?事實就是如此。屬於保護色。
鯽魚的生活習性鯽魚是壹種生活在淡水中的雜食性魚類,體形豐滿,在水中遊泳的姿勢優美。鯽魚的生活水平屬於底層魚類。壹般來說,它們在水下遊泳、覓食和棲息。氣溫和水溫高的時候,它們也會在水的中下層和上層遊動覓食。
成年鯽魚主要是植物性食物。因為植物飼料富含水分,所以可供食用的品種多,範圍廣。維管束植物的莖、葉、芽、果實是鯽魚最喜愛的食物,鯽魚可以在菱角、蓮藕等高等水生植物生長的水域中獲得各種豐富的營養。矽藻和壹些藻類也是鯽魚的食物,還有蝦、蚯蚓、幼螺、昆蟲等。
2-4月和8-65438+2月鯽魚最胖。除西部高原外,全國各地均有廣泛分布。鯽魚的適應性很強,深水或淺水、流水或靜水、高溫水(32℃)或低溫水(0℃)都能存活。即使在pH:9的強堿性水域,鹽度高達4.5%的大理湖依然可以生長繁殖。
鯽魚的攝食時間隨季節而變化。春天是餵食的旺季,日夜不停的餵食;夏季的餵食時間為早、晚、晚;秋天全天餵食;在冬天,它們大約在中午進食。
鯽魚喜歡成群行走。有時順水,有時逆水,在水草豐富的淺灘、彎道、溝渠、蘆葦叢中覓食、產卵;當水流緩慢或靜止,餌料充足時,它們會暫時安頓下來。
生活在湖泊和大型水庫中的鯽魚
也是對食物的壹種選擇。尤其是淺水水生植物,是它們集中的地方。即使在冬天,它們也喜歡草根,大多數不會遊到沒有草的深水中過冬。
生活在小河和池塘裏的鯽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