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是這樣嗎?每個人都要運動嗎?每個人都適合運動嗎?從辯證的角度來看,顯然應該區別對待,區別對待。有些人不適合運動。比如體質弱的人就不適合運動。因為人的生命力是有限的,對於體虛的人來說,如果參加運動,會消耗更多的生命力,讓身體更虛更差,得不償失!事實上,那些身體虛弱的人只需要休息。再比如:肝病、腎病患者,如果參加運動,肯定會加重病情,使病情惡化。這種病人只適合休息。正如曹操所說:“盈縮之期,非天上獨有。滋養恩寵的加持才能長存!”“養”字是指養生,包括飲食、起居、生活習慣;“逸”是指快樂和精神狀態。
作為壹項運動,只能增強身體的肌肉、骨骼和關節(對胖子更好)。壹個人,會生病嗎,會得什麽病?是由體內內部因素決定的。比如同樣的天氣,有的人感冒,有的人健康。氣候的外因是壹樣的,但由於每個人體質和免疫功能的內因不同,結局也明顯不同。壹個人的壽命是由先天基因和後天調養決定的,而不是靠鍛煉。
根據西方國家醫學專家的統計,人類社會70%的疾病都與情緒有關。這種情緒是內因。也就是中醫所說的“七情致病”(喜、怒、憂、思、驚、懼、悲)。也有人說,通過運動,人們可以緩解緊張和焦慮。不知道妳有沒有想過?緊張、焦慮等七情,猶如鬼附體。它們可能在壹天24小時,壹天365天的任何時候發生。妳能堅持24小時鍛煉嗎?或者妳在上班或者在商場購物的時候,突然感到緊張焦慮,於是馬上跑步鍛煉?擺脫這種壞心情?更何況這個影響有多大,也不得而知。由於七情受自主神經支配,它們不受意識控制,更不用說行使。
民間有句話:“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但這種說法也是錯誤的。因為飯後,在人體的自我調節功能下,全身的血液大部分轉移到胃裏幫助消化。人體其他器官處於低缺血狀態。飯後走百步,會因腦部供血不足而感到頭暈、目眩、四肢無力,容易發生意外。而且還會加重器官的缺血狀態,不利於健康。
眾所周知,全世界體育運動員的平均壽命只有55歲,是短暫的。全世界的武術家都很少能長壽。除了練太極拳,太極拳講究“三調”,因為他屬於氣功。即:調身、調心、調氣,動靜結合。
老虎和獅子都是哺乳動物,被稱為“獸中之王”,它們極其勇猛,但壽命很短。烏龜和蛇動得少,活得長。
作為壹個長壽的職業群體,畫家、書法家、學者、普通農民等。都是相對安靜、舒適或者動靜結合的。
美國著名作家傑克·倫敦被稱為“無產階級文學之父”。他說,壹個人為了長壽而花太多時間鍛煉是錯誤的。
美國前總統羅斯福有三位副總統,其中壹位是加裏。好酒,好煙,好胖(當時說吃肉要吃透明肉),不運動,典型的大胖(超級胖)。保健醫生壹直勸他戒煙戒酒,科學飲食,多運動,可他就是不聽。結果保健醫生都死了,他還活著,活了105歲,算是長壽了。
臺灣省作家李敖說:他媽反科學,整天躺在沙發上看電視,從早到晚喝可樂、咖啡、糖包子,愛吃高碳酸的食物。她活了90多歲。他對生活很講究的父親,也才五十多歲。
目前無論是官方還是民間,普遍認為吸煙會導致肺癌,所以我們強調戒煙。眾所周知,癌癥是壹個國際性的醫學難題,至今還沒有被查出來。癌癥的病因是什麽?除子宮外,子宮癌是全世界醫學專家公認的人乳頭瘤病毒感染(人乳頭瘤病毒)。誰要是找出了癌癥的病因,誰就能獲得諾貝爾醫學獎,誰就是造福人類的大救星。所以只能說,吸煙對壹部分人的健康有害。
比如農村長壽的(80歲以上)都抽煙。毛澤東抽煙,83歲;鄧小平90多歲還抽煙;宋美齡抽煙,100歲;馬寅初,北大原校長,抽煙,年齡105。
俗話說:“人參吃死無罪,黃連治病無效”。人參是補藥,壯陽和活力。對於陽虛氣虛者,是進補!但是對於陰虛體質的人來說,就是毒藥!
現在的中國人大多盲從,缺乏獨立思考的習慣,跟風。最終,我傷害了自己,卻不知道為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