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萬寧人壽命長,也與飲食結構和飲食習慣密切相關。
海南醫學院附屬醫院中醫專家蘇敏對我省百歲老人長壽的原因做過專題研究。他認為,海南盛產大米、豆類、土豆、蔬菜,多為生態食品,這些食品的疾病隱患不大。
此外,也有專家認為,海南人喜歡吃紅薯、木薯、山藥等薯類食物,對海南人的長壽也有壹定作用。他們分析,土豆富含膳食纖維,是谷類大米的1到2倍,可以降低血脂,預防大腸癌和糖尿病。其實在飲食方面,海南和大陸相比並沒有什麽特別之處。最重要的是均衡飲食。
但在飲食方法上,專家們對海南飲食的做法是認同的。他們說海南人做菜清淡,葷素均衡,油鹽少,多蒸、煮、燉、炒,少煎、炸、燜、烤;與北方飲食相比,具有低熱量、低脂肪的優點,對人體健康十分有益。
"綠色食品出現在海南人的餐桌上."專家表示。安心,粗茶淡飯,終身工作
為了了解我省壽星老人的生活方式,記者走訪了澄邁和臨高的“中國十大百歲老人夫婦”。
臨高縣村委會和興村的王和雖然已經207歲了,但還能獨立生活,經常自己做飯。當記者進門時,二嶺的王竟然從床上爬了起來,動作靈活得像個小夥子。他們精神狀態不錯,平時也聽廣播裏的臨高劇。老兩口務農壹輩子,至今還保持著每天打掃前門的習慣。“他們幹活慣了,90歲還能耕田。”孫子王土秀介紹。在臨高的另壹個地方——博聯鎮梅竹村,103歲的王老奶奶也為我們表演了劈柴的“絕活”。
調查發現,百歲老人有* * *天性,他們平和知足,基本不怎麽吵架。
當我們問及長壽老人的特殊飲食習慣時,澄邁劉楊如和王的回答很直白:“什麽都吃,有什麽就吃什麽。”
這句話很簡單但是很有代表性。這些長壽老人食貧不挑食。
中國老年學學會會長李本公發現,中國的長壽者在生活習慣上有以下特點:壹是心態平和,凡事順其自然;二、飲食控制,粗茶淡飯;第三,勤勞積極,為生活而工作;第四,家庭和睦孝順。因為要配合勞動,所以平時早睡早起,生活規律。"壹個冷靜的人幾乎總能比壹個憤怒或焦慮的鄰居活得更久。"專家認為,這說明海南人的休閑態度和樂觀知足的生活性格也是我省長壽現象背後的因素。孝順老人,家庭和睦,古老習俗層出不窮
萬寧人之所以長壽,不僅是因為自然地理環境,更是因為敬老孝老的文化元素。
據《瓊州縣誌》記載,清乾隆、嘉慶年間海南百歲老人多達18人,其中陳德琦(今文昌清瀾人)活到118,無疾而終,朝廷賜其“百歲秋”匾額。陳忠久(今文昌人)卒年113,其妻黃卒年107。清朝末年,有三家“百年老字號作坊”奉皇帝敕令在海南島建立。這些是官方采取的措施,以促進人民尊重老人的文化。
澄邁文化人黃大強告訴記者,在澄邁南渡江沿岸的很多村落,自古就有給壽星過生日的傳統。
據了解,在臨高的加來鎮、河社鎮、新營鎮壹帶,富裕家庭壹般會在老人年滿665、438+0、765、438+0、865、438+0、965、438+0時為老人舉行生日聚會。過生日時,請文人作生日序,寫生日對聯,親朋好友送生日酒杯、蛋糕。
在談到萬寧的長壽時,趙保華還稱贊萬寧人在歷史文化中形成的以孝為先、孝敬長輩、註重家庭和睦的良好風尚。
在海南,和上述三個市縣壹樣,有著悠久敬老長壽文化的地方還有很多。據專家介紹,悠久的農耕文明造就的對經驗的推崇和儒家傳統教義的熏陶,使海南人尊老愛老,不遺余力地維護家庭和睦,為老年人長壽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