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調理脾胃
脾胃是後天之本,脾胃功能是否正常直接影響體質的強弱。脾胃的功能主要體現在氣的功能上。食物和飲料進入胃,經胃消化後,下降到小腸進壹步消化吸收,與脾的運化功能密切配合,完成其活血降逆的功能。脾運化水谷功能正常,使精氣氣血津液得以轉化,提供充足的營養,使臟腑經絡四肢及全身組織得到充分的滋養。如果水谷的脾運化功能降低,機體的消化吸收功能就會受損,導致臨床上胃的功能衰竭,不僅影響食欲,還會因濁氣上蒸而引起口臭、惡心、口氣溫熱、腹脹、便溏、食欲不振。
1,條件對象
功能性消化不良、氣候變化或飲食不當的人容易出現腹部不適,經檢查無明顯器質性疾病。
2.適應癥狀
飯後經常腹脹、噯氣、打嗝、便秘、食欲不振。或便溏,多角形。
3.穴位處方
藥方:脾俞、胃俞、關元、足三裏。
基本方劑:命門、腎俞、中脘、神闕。
見處方中穴位示意圖(
中醫認為,脾胃是氣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正常,五臟功能正常,身體強壯,脾胃功能差,身體虛弱。所以脾胃調理以補腎健脾胃為主。在選用的調理方中,舒威為胃的背俞穴,胃經氣註於此,具有直接調理胃腑的作用,選用時常與脾俞同用。中脘是腑的交會點,胃氣聚於腹部,具有和胃、調中、補虛益氣、健脾祛濕的作用。
4、操作方法
首先預熱命門,方法同上。艾灸命門之後,再艾灸脾俞、腎俞。艾灸背部,依次艾灸中脘、神闕、關元、足三裏。在杯中間艾灸3 ~ 5分鐘,艾熱要滲透深,擴散廣,才能達到調理脾胃的效果。但對於胃熱患者來說,中脘穴的艾灸時間不宜過長,時間應控制在2 ~ 3分鐘左右。灸神闕、關元2-3分鐘,灸足三裏3分鐘。通常每個穴位艾灸2 ~ 3分鐘,特殊穴位(如艾絨不易滲透的穴位)艾灸時間可根據左手食指和中指腹部的感覺進行調整。65438+前5次每天0次,後5次隔天1次。10次後,每周1 ~ 2次。
5.預防措施
(1)告知客戶註意飲食調養,食用營養豐富、易消化、無刺激的食物,飲食不宜過冷、過熱、過飽。空腹吃水果是不可取的。避免酒精和煙草。
(2)註意腹部的冷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