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健康雜談(13)陽熱體

健康雜談(13)陽熱體

?健康雜談(13)陽熱體

(1)

世間萬物皆因氣而生,人也因氣而生。氣分陰陽,陰陽不對,但生而變。“陽化為氣,陰化為形”。

?陰陽看不見,寒熱看得見。陰陽盛衰是陰陽的盛衰或偏衰,表現為寒或熱、實或虛的病理變化,表現為陽盛、陰盛、陽虛、陰虛。

?陰盛陽衰,陽盛陰衰;陰寒陽熱。即陽虛陰盛為寒,見寒;陰虛陽亢致熱,見熱。

?陽虛寒屬於虛證,表現為虛寒,體質為陽虛體質(見本集《陽虛體質》);因陰虛見熱表現為虛熱,體質為陰虛體質(見本文“陰虛體質”)。陰虛或陽虛主要是指“正氣不足導致虛”的病理變化。這就是“平衡木”中的陰陽平衡,因為秤(陰)或重(陽)減少,導致不平衡。

?陰或陽之實,主要是指“邪氣盛則實”的病理變化。“陽盛則熱,陰盛則寒”是陽盛陰盛的病機特點。陽氣盛見熱,表現為實熱,體質為陽熱體質。陰盛見寒,顯實寒,體質為陰寒體質。這就是“平衡木”中的陰陽平衡,因為秤(陰)或重(陽)的增量,導致不平衡。

(2)

陽盛是指疾病發展過程中,陽盛、臟腑經絡活動亢進、邪熱過盛的病理變化。陽過則熱,其癥狀是由於感受到溫熱的陽邪或陰邪,或七情內傷,五臟過盛而致火,或氣滯、血瘀、痰飲而致熱、火。

?陽過則熱,表現為陽有余陰不足的實熱證。陽的特點是熱、亢、燥,所以陽過盛產生熱致病變,還有燥、亢,有發熱、煩躁、舌紅苔黃、脈數等。因為陽的壹面往往太強,陰的另壹面往往相對弱。因此,除了上述臨床表現外,還會出現口渴、尿少、大便幹燥等癥狀。,以及因陽過而陰虛,如“陽過則陰病”,陽過則陰虛。上述表現的主要原因在於楊勝。陽中邪客導致陽盛,陽會損陰,但陰雖虛,但未達到陰虛的程度,陰只是相對不足。其病機為陽盛而陰不虧。

?如果陰虛由相對變為絕對,陽盛與陰虛並存,或只有陰虛而無陽盛,則病機由實熱變為實熱伴陰虛(陰陽兩虛)或陰虛伴內熱(陰虛)。

(3)

陽熱體質是體內陽氣充沛,陽氣充沛,體質表現亢奮的體質。體質形成多因先天原因,或感陽溫或感陰溫,或七情內傷,或五情過盛而火盛,或氣滯血瘀、痰飲積滯所致。

?陽熱體質對寒冷氣候適應性強。

?陽熱體質常表現為身體強壯,面紅,易怒頻繁,易上火,聲音高,喜冷,怕熱,口渴,喜喝涼水,小便有熱痛,大便臭,口臭。舌紅,苔黃而幹,脈滑而實。

1.體內熱邪充沛,所以身體見熱強,喜寒。容易出汗,喜冷怕熱。

2.火是發炎了,但是臉是紅的,眼睛是紅的。

3.熱擾心神,輕者煩躁,重者神誌不清。

4.熱結胃腸,便秘結。

5.熱傷陰道液,小便短赤,口喜冷飲,改水自救。

6.舌紅苔黃是熱毒之象,舌燥說明津液受傷。

7.熱為陽邪,助長血脈,故脈象滑多。

8.不耐煩或活躍的,外向的。

(4)

陽熱體質容易出現高熱,多為急性、突發性發作;體臭重,容易長痘痘;臟腑燥熱,容易便秘,小便熱,大便臭;呼吸粗粗,容易腹脹;甚至躁狂、昏迷、舌紅苔黃幹、脈數等。女性月經期容易早,分泌物粘稠,常有異味。治療方法應該是清陽熱,“以寒治熱”,用“以熱治寒”的規律治療中藥方劑可以咨詢中醫進行對癥治療和調理。

?調理陽熱體質的原則是清熱解毒。平時飲食要註意清熱瀉火,滋陰清熱,疏肝平肝。註意以下預防保健的方式。時刻註意護理,改善陽熱體質,預防疾病。

1.飲食?平時要多吃溫性和涼性的食物,如鴨肉、蛋白質、螃蟹、海帶、紫菜、西瓜、香蕉、梨、甘蔗、柿子、獼猴桃、楊桃、竹筍、冬瓜、黃瓜、絲瓜、苦瓜、黃豆、豆腐、芹菜、菠菜、百合、茄子、蓮藕、白竹筍等。飲食方面,燥熱體質的人宜吃清淡食物,如芝麻、蜂蜜、水果(柿子、梨、菱角、枇杷等。)、蔬菜(番茄、冬瓜、蘿蔔、蓮藕等。)、魚類、豆制品等清淡食物,還有百合粥、枸杞粥、山藥粥。另壹方面,不要吃羊肉等油膩、辛辣、幹燥的東西,不要吃蔥、姜、蒜、韭菜、辣椒等溫熱的食物和辛辣的口味。

?冬天不適合進補,尤其是火鍋燒烤類食物,因為牛羊肉都是補虛火的食物,進補過多會加重陽熱的情況。禁止暴飲暴食。暴飲暴食會增加腸胃負擔,導致吸收問題,使陽熱體質更加嚴重。多喝水,避免毒素在體內堆積。

2.活著活著?平時早睡早起,做適當的運動可以改善我們的身體狀況。平時也要學會適當放松,改善內心的煩躁和失眠。

3.心理調理?楊勝的人容易生氣,所以平日要加強道德修養和意誌鍛煉,培養壹個良好的性格,用意識控制自己,遇到生氣的事情要用理智克服情緒沖動。

4.為了健康而運動?積極參加體育活動,讓過剩的陽氣散盡。首選遊泳運動,此外還有跑步、武術、球類運動等。,也可以根據興趣愛好選擇。

5.四季養生的體質與地理氣候有壹定的關系。如果長期處於熱區,很容易形成陽盛體質。

(5)

除了日常生活和季節性保養,陽熱體質的人還可以結合中醫的其他保健方式。

1.藥膳。蘿蔔豆腐湯。白蘿蔔500克,嫩豆腐200克,鹽,豬油,味精。(1)白蘿蔔切成細絲,嫩豆腐搗碎。(2)鍋中加入清水,加入白蘿蔔絲和豬油燒開,加入豆腐糊,煮2-3分鐘,加鹽和味精調味。

2.藥膳粥。綠豆粥。石膏粉、粳米、綠豆適量,先將石膏加水煎煮,然後過濾去渣,取其清液,再加入粳米、綠豆煮粥。綠豆含有豐富的營養元素,能刺激食欲,降低血脂和膽固醇。夏天喝綠豆粥消火,但體虛怕冷者不宜多吃。

3.藥茶。常用的菊花、苦丁茶用開水浸泡。

4.按摩。如果牙痛、耳鳴、目赤、流鼻血、頭痛、咽痛、便秘、發熱、口幹或臉上的痘痘不斷冒出,可按合谷穴消火;用指尖按壓內庭穴,可治療體熱或內熱引起的口瘡、口臭,效果突出;按摩太沖穴對肝火過盛的癥狀有非常好的效果。

?清代著名醫學家黃元禦在《四賢源流》中說,“濁氣不反,則陽下化陰,陽根潛而不飛;氣不困則陰升化陽,陰之根藏而不下。互相紮根,上下包圍,都是扁平化的人。”濁氣逆風上,陽下陰,陽不秘,陽偏陽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