藿香。Etmey。)o.ktze又名藿香、水蘇藿香、藿香。它是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中國各地均有分布,多為栽培。主產於江蘇、浙江、湖南、四川等省。用全草入藥。全草含有藿香素、藿香素、異藿香素、5-羥基-4'-甲氧基-γ-葡萄糖基黃酮苷、1-葎草酮、1-異薄荷酮和揮發油。該油主要含有甲基胡椒醛、茴香醛、對甲氧基肉桂醛以及少量的檸檬烯和倍半萜烯。藥理研究表明,廣藿香揮發油能促進胃液分泌,增強消化,對胃腸道有解痙和防腐作用。具有抑制神經的鎮靜作用,對常見皮膚癬菌有較強的抗菌作用。味辛,性微溫。具有祛暑解表、燥濕調中、理氣開胃、止嘔的功效。可用於治療暑濕感冒、腹脹腹痛、上吐下瀉、食欲不振。
壹.形態特征
株高0.3-1.5m,芳香。莖直立,四棱,帶紅色,疏生柔毛和腺。葉對生,葉柄長1-4厘米。葉片心形卵圓形至長圓狀披針形,長4-11厘米,寬2-6厘米,邊緣有鈍齒,頂部有散在的透明腺點,底部有柔毛和腺點。聚傘花序聚集成頂生穗狀花序;苞片披針形,短柔毛;花萼管狀,常染淺紫色或紫紅色,具15脈,5裂;花冠唇形,紫色,淡紫色或白色,上唇稍凹,下唇3裂;雄蕊4,突出超過花冠,敵強。小堅果卵圓形,黃色,腹面有棱紋,頂端有短剛毛(圖16-42)。
圖16-42廣藿香形態圖
1.植物2。花
第二,生物學特性
香藿香誕生在山坡和路邊。它喜歡溫暖濕潤的氣候,有壹定的耐寒性。根在北京能在田間越冬,但壹般壹年生種植。壹般土壤都可以種植,但排水良好的沙土更好;種植在容易積水的低窪地,根部容易腐爛致死。花期6-8月,果期7-9月。
第三,栽培技術
(1)土地選擇、整地和施肥
選擇排水良好的沙土或壤土地,每畝施環肥2500公斤左右,翻入地裏耙平做畦。
(2)育種方法
種子繁殖。當廣藿香在6月至7月收獲時,花序正在拔出或開花,所以它應該留在田裏,當大多數種子變成褐色時收獲。在陰涼處收獲後,成熟幾天,晾幹並敲掉種子。
四川秋播,9月-65438+10月,根據每個穴的行距,深3-6厘米,穴大,底平,施人畜糞後,每畝0.5公斤種子,拌草木灰,均勻撒在穴內。如果長時間不下雨,要及時澆水。秋播當年出苗,生長期長,產量高,南方氣溫高,可采用秋播。
北方三四月份播種,按行距沿畦劃壹條1-1.3 cm深的小淺溝,將種子均勻撒入溝內,覆土6-10 cm,用腳踩壹遍,土太幹時澆水。春播產量低。種子用量為每畝0.5-0.8公斤。
(3)現場管理
溫度在13-18℃之間,土壤濕度充足,10天左右出苗。苗高6-10 cm,按10-15 cm株距留苗,每穴留苗3-4株。經常松土除草。苗高30-35 cm時,要培土,配合施肥。壹般在6-8月份施2-3次,以人糞尿或充分腐熟的糞肥為主,每次稀人畜糞水約1,000公斤,或每畝10-1.3公斤硫酸銨,施後澆水。
(4)病蟲害及其防治
1.褐斑病
(唇形尾孢菌)
傷害樹葉。葉面病斑圓形或近圓形,中心淺褐色,邊緣深褐色,並產生淺黑色黴菌。壹般5、6月份開始,雨季較重。防治方法:(1)及時摘除病葉,焚燒;(2)實行輪作;(3)發病前和發病期間噴施1∶1∶100波爾多液。
2.葉枯病
(賽普托利亞·洛凡西·溫特)
葉片兩側病斑呈多邊形,初始直徑1-3 mm,深褐色,葉片變黃。嚴重的情況下,病斑匯聚,葉子枯死。它發生在六月到九月。防治方法:(1)冬季清園,集中焚燒枯葉;(2)噴灑50%的65,438+0,000倍的嗜水氣單胞菌溶液,每7天壹次,連續噴灑2-3次。收獲前兩周內不再噴灑。
3.鐮刀菌萎蔫病
經常發生在6月中旬到7月初的雨季。立枯絲核菌、茄病鐮孢菌(mart。)app。et wollenw。和半裸花。是從采集的藿香腐爛根中分離出來的。受損植物的葉子和頂端下垂、枯萎,根部腐爛。容易積水的低窪地或排水不暢的淺溝容易發生病害。防控方法:(1)雨後及時溝渠排水,降低田間濕度;(2)發病初期,拔除病株,用1000倍液的70%敵松粉或500倍液的40%多菌靈膠懸液澆灌病點及鄰近植物根部,防止蔓延。
4.朱砂紅蟎
朱砂葉蟎
6-8月,天氣幹燥、高溫、低濕,聚集在葉片背刺吸汁,開始出現小斑點。後來,在葉表面可以看到更大的黃褐色斑點。展開後全葉變黃變綠,常見葉子脫落。防治方法:(1)收割時清理田地,收集落葉,集中焚燒;(2)早春清除田間、溝渠、路旁的雜草;(3)發生期噴施40%氧化樂果2000-2500倍。采集前半個月停噴。
此外,還有雨肩星天牛、豆蛾、黃腹蛾、葉甲、蟋蟀等。
第四,收獲和加工
北方壹年生種植;川南、浙江等省種植後可收獲兩年,第二年產量高。
冬季收獲後應施肥,以確保來年豐收。
從6月到7月,當植物的花序沒有開花時,應在陽光充足的日子剪下整棵草,薄薄地鋪在地上,直到日落,放入垛中過夜,第二天再曬,日落後也放入,早上紮緊,以免失去香味。5438年6月+10月進行第二次采收,並迅速曬幹、烘幹、烘烤入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