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壹套屬於自己的房子,擁有壹個屬於自己的家,幾乎成了在大城市打拼的年輕人的夢想。如果他們有房子,他們就不是無家可歸。但是高昂的房價讓很多人望而卻步,然後就有人在地鐵口發現了精裝修的復式LOFT公寓,只有房價的6-7折。看起來很吸引人。上海的這套公寓靠譜嗎?值得買嗎?為什麽上海的公寓總是不好賣?我整理了壹下相關內容。讓我們看壹看。
1,不便宜。
買房前壹定要了解建築面積和使用面積的區別。比如建築面積是100m嗎?,使用面積只有60m?~70m?50%左右,甚至50%左右,在某些情況下會低壹些,而在普通房子裏是70%-80%。這樣看來,壹套公寓其實並不便宜。
2.有限的杠桿。
首套房首付30%左右,貸款期限30年。可以商業貸款,也可以公積金貸款。但公寓首付至少要50%且商業貸款期限只有10年,利率上浮10%-20%。月供要求高,要交首付才能拿到鑰匙,有的城市還要交全款。
3.時間成本。
普通住宅是4戶2梯或者6戶3梯。重要的是商務公寓壹樓有10-30戶,密度和妳上學時住的宿舍壹樣。而且,妳看房的時候不會註意到這些,只有交錢之後才會發現。
4.魚龍混雜。
公寓屬於商業性質。既能住人又能註冊公司。它是辦公和住宿的混合體。人員混亂,流動性大。妳不知道妳的鄰居什麽時候變成了鐘點房,妳也不知道對方什麽時候變成了養生館,妳也不知道樓上那天變成了聚會大廳。
5.他們中的大多數沒有汽油。
很多地方做飯只能用電磁爐,有的公寓甚至沒有市政供暖。暖氣完全靠空調。妳需要時刻關好門窗,加個電暖器勉強維持溫度。
6.商業水電價格高於民用水電。
商業水電會比民用水電高1倍,同時會有高額的物業費。比如我們上班族只有晚上回來,基本享受不到物業服務,卻要和辦公室客戶壹起承擔高昂的物業費。活得越久,用得越多,費用也越高。
7.層高的問題
當然買壹層送壹層當然好,但是他不會告訴妳樓層的高度只有4.5 m,硬生生的分開了。去掉中間隔斷的厚度,1層2.3 m,二層只有2m,導致樓上空間極度壓抑。當然也有壹些樓層高的,但是價格完全不壹樣。
8.陽光時間。
很多人買了期房而不是現房,去看樣板房。直到他們搬進去,才知道朝北的公寓24小時看不到太陽。他們想投訴,哈哈哈,不好意思,因為產權不屬於房子,所以不需要符合房子的日照要求,所以買了帶窗戶的地下室,吃了虧。
9.隔音問題。
這壹點非常重要。如果妳還在抱怨隔壁孩子晚上彈琴,那妳可能還沒有經歷過公寓隔音的問題。由於定位和結構的不同,公寓的隔音效果與住宅相差甚遠。想象壹下,公寓壹樓只有幾戶,壹樓有很多戶。隨便問壹下就是對各種奇怪噪音的抱怨,切菜聲,拿零食包的聲音,吵架聲,鄰居洗澡聲,沖廁所聲甚至是搶購的節奏。
10,通風問題。
心情好想吃火鍋或者包辣條,卻發現壹周都是熟悉的味道。公寓的通風很差。即使油煙機再強,還是會在房間裏留下油煙的味道。再加上缺少陽光,妳可能需要空調、排氣扇、烘幹機來維持基本的生活質量。很多問題都很隱秘,不在裏面住是發現不了的,孩子也享受不到城市教育的配套。
11,稅的問題,這個是最重要的,二手公寓項目在交易過程中有很高的稅和中介費。
公寓的交易稅高(總房價的30%),投資者基本不可能從房產中獲益。其中,增值稅和土地增值稅按公寓價格計算;個人所得稅差額為20%,契稅也是全額征收,不像住宅會有所減少。簡單算壹下,光是稅就達到了總房價的30%,這還不包括妳交的房貸利息和中介費。也就是說,只有妳的公寓漲了50%,妳投資的公寓才會略有盈余,投資者更不用說了。我們都更願意選擇沒有稅收,空間巨大的壹手項目。
以上每壹個問題都足以讓人頭疼。買了住了之後發現不對勁,想轉賣也沒人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