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的生物學特性
2.1水稻整個生長期包括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兩個階段。壹般來說,幼穗分化的開始是生殖生長開始的標誌。2.1水稻整個生長期包括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兩個階段。壹般來說,幼穗分化的開始是生殖生長開始的標誌。2.1.1營養生長期是水稻營養體的生長,分為苗期和分蘗期。生產上分為苗期和大(原)田期(從移栽到綠化到拔節)。2.1.2生殖生長期是結實器官的生長,從幼穗分化到開花結實,又分為長穗期和開花結實期。幼穗分化至抽穗是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同時期,生殖生長期基本在抽穗後。長穗期從幼穗分化開始到抽穗期,壹般30天左右。結實期,從抽穗到開花到籽粒成熟,因氣候和品種而異,壹般25?/FONT & gt;50天之間。2.1.3水稻生長類型(幼穗分化與拔節的關系)早、中、晚稻品種不同,早稻品種稱為幼穗分化後重疊生長型;中稻品種,拔節和幼穗分化同時進行,稱為連生型;晚稻品種在拔節期後間隔分化幼穗,稱為分離生長型。2.2水稻品種生育期的穩定性和變異性。水稻品種的生育期受自身遺傳特性控制,受環境條件影響。2.2.1水稻品種生育期的穩定性同壹品種在同壹地區、同壹季節、不同年份栽培,由於年份間生態條件相似,其生育期相對穩定。早熟品種總是表現早熟,晚熟品種總是表現晚熟。這種穩定性主要受遺傳因素支配。所以在生產實踐中,可以根據生育期的長短分為早稻,整個生育期100?/FONT & gt;125天,中稻130?/FONT & gt;150天,連作後期煩惱120?/FONT & gt;140天,壹季晚稻150?/FONT & gt;170天,早、中、晚熟水稻生育期的差異也可分為早、中、晚熟品種,以適應不同地區自然條件和耕作制度的需要,從而保證壹定時期農業生產的相對穩定性和連續性。2.2.2水稻品種生育期的變異性因不同的生態環境和栽培條件而異。同壹品種在不同地區栽培時,生育期隨緯度和海拔的升高而延長,反之,隨緯度和海拔的降低而縮短;同壹品種在不同季節的栽培表明,生育期隨播種期的推遲而縮短,隨播種期的提前而延長。早稻品種栽培為連作晚稻,生育期縮短;從南方引種到北方,生長期延長。2.3水稻品種的“三性”是光敏性、溫敏性和基本營養生長的遺傳特性。在不同地區、不同栽培季節,水稻品種的生育期(從播種到抽穗)基本上是由品種的“三性”綜合作用決定的。因此,水稻品種的三大特性是決定水稻品種生育期長短和變化的本質。水稻的三大特性是在氣候條件和栽培季節的影響下形成的。對於任何壹個具體的品種來說,這三個特征是壹個相互聯系的整體。2.3.1水稻品種的光敏性表現為在適宜水稻生長的溫度範圍內,由於日照時間的長短而引起生育期的變化,稱為水稻的光敏性。對於光敏品種,短日照可加速其發育變化並導致早穗分化,即早於某壹天抽穗;當長於某壹天時,抽穗明顯延遲,也稱“延遲抽穗的臨時日長”,是誘導幼穗分化的日長上限。不同的水稻品種,不同的種植面積,推遲抽穗的臨時天數也不同。在我國北方和南方稻區,水稻的生育期大多在11?/FONT & gt;在65438到06小時之間。2.3.2水稻品種的溫度敏感性在適宜水稻生長的溫度範圍內。高溫會縮短水稻的生長期,低溫會延長生長期。這種生育期因高低溫而變化的特性,稱為水稻品種的溫度敏感性。高溫下水稻品種的生育期會縮短,但縮短的程度因水稻品種特性而異。晚稻品種的溫度敏感性強於早稻,但晚稻品種的發育和轉化主要受日長條件的控制。當日長達不到要求時,高溫的作用就無法表現出來。中稻品種介於早稻和晚稻之間。2.3.3水稻品種的基本營養生長水稻在進入生殖生長之前,在高溫和短日照的影響下不能縮短的營養生長期,稱為水稻的基本營養生長期。不受環境因素的影響,也稱為品種的基本營養生長。營養生長期被短日高溫縮短的部分稱為可消化營養生長期。水稻的“三性”是在氣候條件和栽培季節的影響下形成的。對於任何品種來說,這三個屬性都是壹個相互聯系的整體。根據品種的光溫敏感性和基本營養生長期的長短,劃分了光溫反應的類型。其實就是把不同生態類型水稻種子的三個特性結合起來。大部分早稻品種光敏性弱,基本營養生長期短至中等,對溫度的敏感性中等,無強光敏性,基本營養生長期長;大部分中稻品種基本營養生長期長,中等強溫敏性,弱光敏性;晚稻品種光敏性強,基本營養生長期短到中等,對溫度的敏感性強到中等。我國晚稻基本營養生長期短,不存在弱或中度感光。晚稻的溫度敏感性只有在短日照時才能體現出來。種植在溫帶高緯度地區的早稻品種,在夏季長日照條件下可以正常抽穗,在低溫到來之前成熟,而在長江中下遊地區,5?/FONT & gt;6月份,在長日照條件下,幼穗開始分化,完成發育轉化;晚稻型膨大,不適宜在溫帶高緯度地區種植,但可在長江中下遊地區作為單季晚稻和雙季晚稻種植。中稻品種中,早熟中稻“三性”偏向早稻,晚熟中稻品種“三性”偏向晚稻。早季栽培時,抽穗期比早稻明顯推遲,晚季栽培時,比晚稻推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