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營養學有哪些課程?

營養學有哪些課程?

教學內容】1、飲食與營養研究的對象、內容及意義。2.飲食與營養的發展。3、如何學習《飲食與營養》【教學要求】1、掌握合理營養與營養素的概念2、了解飲食與營養的發展。第壹章營養基礎【教學內容】1、蛋白質:蛋白質的生理功能、蛋白質營養不良與人體蛋白質營養狀況評價、食物蛋白質質量評價、膳食蛋白質來源與供應。2.脂類:脂類及其營養意義,脂類的消化和吸收,必需脂肪酸,膳食脂肪的營養評價,膳食脂類的來源和供應。3.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的分類及其營養意義,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膳食碳水化合物的來源和供應。4.熱能:熱能單位、轉換及熱能系數、人體熱能消耗、成人每日熱能需要量的確定、膳食熱能來源及供給的確定。5.無機鹽和微量元素:鈣、磷、鐵、碘、鋅、硒的生理功能、缺乏、吸收及影響因素、供給和食物來源。6.維生素:維生素的概念和分類,維生素的理化性質,吸收利用,生理功能,營養狀況評價,維生素A,D,E,硫胺素,核黃素,B6,葉酸,煙酸,維生素c的供給和食物來源【教學要求】1。掌握蛋白質的營養意義、蛋白質互補性、必需氨基酸和限制氨基酸;熟悉必需氨基酸需要量和需要量模型、食物蛋白質質量評價方法和蛋白質供應。2.掌握脂類的生理功能,必需脂肪酸的概念、生理功能和食物來源;熟悉膳食脂肪的營養價值評估;了解脂類的分類和供給。3.把握碳水化合物的營養意義;熟悉膳食纖維的概念和營養意義;了解碳水化合物的分類、供給和食物來源。4、掌握人體熱量的消耗、需求及其來源;熟悉熱能單位和熱能系數;了解熱能需求的確定。5.掌握鈣、鐵、鋅的生理功能、吸收及影響因素、缺乏、供應及食物來源;熟悉碘、硒、銅的生理功能、虛實、食物來源。6.掌握維生素A、D、E、C、B1和B2的生理功能、缺乏情況和食物來源;熟悉這些維生素的理化性質和營養狀況的鑒別。第二章植物化學(自學)第三章各種食物的營養價值【教學內容】1。谷物的營養價值:谷物的結構和營養分布,谷物的化學成分和營養價值,加工、烹飪和儲存對谷物營養價值的影響。2.豆類、堅果、油籽的營養價值:化學成分和營養價值,大豆等油籽,抗營養素等物質。3.蔬菜和水果的營養價值;蔬菜和水果的化學成分和營養價值,加工和烹飪對營養價值的影響,野菜、野果和食用蔬菜的營養價值。4.肉和魚的營養價值:主要化學成分和營養價值,以及加工和烹飪對營養價值的影響。5.牛奶和乳制品的營養價值:牛奶的成分和性質,牛奶的成分和營養價值,乳制品的營養價值。6.雞蛋的營養價值;雞蛋的結構、化學成分和營養價值,以及加工和烹飪對營養價值的影響。【教學要求】1。掌握谷類、豆類、蔬菜、水果、肉類、魚類、奶及其制品、蛋類的營養價值,以及加工和烹調對營養價值的影響。食物營養價值的概念。2.熟悉豆類和油料中抗營養因子的種類、作用和處理方法。3.了解以上食物的主要化學成分。第四章特殊人群的營養【教學內容】孕婦營養:妊娠的生理特點,妊娠期的營養需求,妊娠期營養不良對母兒的影響,妊娠期的膳食原則。哺乳母親營養:哺乳期間的生理特點、營養需求和飲食原則。嬰兒營養與飲食:嬰兒的生理特點,嬰兒的營養需求,嬰兒的合理餵養。學齡前兒童的營養與飲食:學齡前兒童的生理和營養特點,學齡前兒童的飲食。學齡兒童的營養與飲食:學齡兒童的生理營養特點,學齡兒童的飲食。青少年營養:青少年的生理特征、營養需求和飲食。老年人的營養:老年人的生理和代謝特點,他們的營養需求和他們的飲食。運動員的營養與飲食:本節為自學。【教學要求】1。掌握孕婦、奶媽、嬰幼兒、學齡前兒童、學齡兒童、青少年、老年人的生理特點和營養需求。2.熟悉孕婦、哺乳母親、嬰兒、學齡前兒童、學齡兒童、青少年和老年人的膳食原則,母乳餵養的優點,以及孕期營養不良對母親和胎兒的影響。3.了解嬰幼兒常見的營養不良。第五章自學第六章社區營養【教學內容】1、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的概念(DRIS)、每日膳食營養素供給量(RDA)、確定營養素需要量和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的方法。2.居民營養狀況調查和社會營養監測:居民營養狀況調查和社會營養監測。3.保證居民營養的膳食結構與政策措施、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狀況與居民健康、膳食結構、中國2001-2010食物與營養發展綱要、中國居民膳食指南與平衡膳食寶塔、食物強化與新食品開發、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教學要求】1。掌握RDA和DRIS的概念和原理,居民營養狀況調查的目的和方法,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強化食物的概念和意義。2.熟悉食譜編寫的原則,社區營養的概念和討論內容,DRIS的概念和營養水平的指標。3.了解社會營養的目的和內容,食物結構的三種模式和中國居民的合理食物結構。四。課時分配:* * 45課時介紹1課時第壹章營養學基礎24課時第二章特殊情況人群的營養8課時第三章各種食物的營養價值4課時第四章社會營養8課時